漳州稳步推进各领域改革工作 明确重点激活全盘
商事改革
新增市场主体60775户
2014年2月14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领导向漳州市中谊建材有限公司颁发出一张新版营业执照,就此拉开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序幕。
起步迟、推进快、成效好,是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特点。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登记制”、年度报告公示制、证照合一登记制、建立异常名录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等9项措施。
据了解,2013年底,省政府将漳州市列入第二阶段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区域。随后,市委、市政府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列入《中共漳州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2014年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截至今年4月,漳州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775户,其中全市直接设立登记外商投资企业(不含分支机构)138户,投资总额17.78亿美元,注册资本9.31亿美元。全市市场主体总数234458户,其中内资企业(含农专)46118户,外资企业2234户,个体工商户186106户。
我市26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图为龙海市医院取药窗口。龙闻 摄
医疗改革
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
去年以来,漳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深化医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政府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200元,全民医保参保率超过96%,其中新农合参保率达99.98%。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合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受益人数截至2014年已达13985人。
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龙海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6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7家城市公立医院完成零差率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启动建设市医院、市中医院分院。2015年全市计划新增床位1500张以上,确保年末千人均床位数达到4张。
社会资本办医成效明显。民营正兴医院规模走在全省前列,去年全市新增民营医疗机构4家,总数达47家,总病床数占全市总量的16.98%。2015年,漳州将大力支持福建中医药附属漳州妇产医院、漳浦联创中心医院、龙海市龙济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漳州龙池医院4家民营医院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