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漳州韵·侨胞情 汇报演出在闽南师大举行
【乐响丝竹韵】
细腻温婉的古筝、空灵骏逸的横笛、委楚抒情的二胡、慷慨激昂的扬琴……慢抚轻拨时缠绵婉转,弹轮紧凑时轻快激荡。表演行至下半场菲律宾侨中学院艺术团民乐团演奏时,偌大的场馆中连空气都安静下来,只闻音乐潺潺流动,时而深沉醇朴,时而清新悠扬,时而顿音似马蹄轻踏,时而滑拨仿飞瀑流觞,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在场的每个听众都深深沉醉在民乐的海洋中。
据菲律宾侨中学院艺术团民乐团副团长蔡清水介绍,此次表演的首支曲目《大海啊故乡》在“海丝情·桑梓梦——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海丝文化大赛”中,与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缅甸、泰国、日本、毛里求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海外华裔代表同场激烈角逐,最终喜获佳绩。“它所表达的对大海、对故乡以及对母亲深挚的思念和感情,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华裔子女的心声,也寄予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中国电影音乐联奏》洗练经典、《采茶灯》演绎最具福建特色的传统歌谣、《菲律宾民谣组曲》将浓郁的异国风情诠释得愈加明艳生姿。中菲两国合作曲目《塔塔尔族舞曲》《赛马》作为压轴曲目出场,赢得满场共鸣的同时更是将晚会又一次推向高潮。
“因为行程安排的关系,我们仅仅在表演当天下午才有机会与闽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合作彩排了一次。”祖籍中国香港的王慧珠在菲律宾侨中学院艺术团民乐团中是一名古筝演奏者,虽然与漳州学子协作演奏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中国学生勤勉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乐感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同学们合作更多好听的曲子。”
【情牵侨胞缘】
“原来漳州卤面这么香啊!”“我最喜欢五香和炸肉了!”聊起此次漳州之行最开心的事,菲律宾小客人不约而同先从品尝到的各式漳州特色小吃说起。从“百花合唱团”排练到漳州孔庙古街,来自菲律宾的小伙伴们在漳州边学边看边品边感,只不过短短数日提起漳州的民俗文化已如数家珍。淳朴的老街、喧闹的夜市、繁华的中闽商圈,每一步都留下了异国小伙伴们对漳州最亲切的印记。
“我的家乡在中国台湾,6岁起便开始学舞蹈。”菲律宾侨中学院艺术团蔡海娟告诉记者,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她在随父母移民菲律宾后继续加入舞蹈社团进行学习。在菲律宾的学校班上有一半当地人一半华人,但是华人中的台湾人只有她一个。此次来漳州听到久违的闽南方言,让她有了如同回家般的熟悉和温暖。
对于第二次来到漳州的洪慧琴老师而言,漳州近些年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我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来过一次漳州,那时候的漳州给我的印象是生活节奏非常缓慢,没想到数十年的光景下漳州发展日新月异。”现在洪慧琴老师眼里的漳州,不但城市建设高楼叠起、对外开放程度扩大,连生活节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漳州是一个非常注重传承的城市,希望中菲两国的文化也能跨越国界传承而往,希望下次再来时能看到更加不一样的漳州。”
惜别时,菲律宾与漳州的小伙伴们相互合影、交换联系方式,窃窃私语中流露出浓浓的不舍。“这次来到中国的菲律宾朋友,基本上都是华侨的后代。在漳州的学习生活虽然短暂但很有收获,同时对进一步促进中菲两国文化交流、助力海外华侨寻祖溯源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未来类似活动能更多更好地举办,帮助海外侨胞全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底蕴深厚的闽南风情。”闽南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罗瑛认真地对记者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