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佛昙养豚业路在何方?政策多变化 身份仍尴尬
堵难以解决问题 盼有条件开放
河豚鱼有100多种,但不是每种鱼都能吃,也不是每种河豚鱼都适合养殖。资料显示,我国沿海常见的河豚鱼有43种,可以食用的有21种。佛昙乃至我省各地养殖的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毒性较低,育苗和养殖技术也较成熟,适合规模化养殖。眼下全国年产河豚鱼约6万吨,我省仅佛昙河豚鱼养殖年产量就约占全国东方鲀的10%。
“一条鱼撑起佛昙经济半边天,河豚鱼已成为活跃佛昙经济的重要因素。这条鱼的生死存亡,事关全镇7万多人的生计。”佛昙镇党委书记陈福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佛昙镇20个村中有11个是沿海村,海岸线有10多公里,这里养殖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地理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混养模式生态环保。一味地堵,不能公开销售食用养殖的河豚鱼,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疏,加以引导规范。
从带河豚鱼养殖大户到江苏等地考察市场,到成立镇河豚鱼协会、水产协会;从由镇政府名义请来国家级河豚鱼烹饪专家开展河豚鱼加工烹饪技术培训,到大力倡导将一条鱼提升为诚信文化,佛昙镇在引导规范发展养殖河豚鱼产业上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
“但我明白,佛昙特别是我自己头上时刻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决不能出丝毫的差错,否则,必将全面崩盘。”法学硕士毕业的陈福强希望有朝一日相关部门能“精细化”分类管理,实施“有限解禁”政策,让河豚养殖产业得以全面发展。
“有镇党委政府担当,协会开展工作底气特足,但我们的力量太微弱了,亟须各级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支持。我省若能像江苏等地那样,举区域乃至全省之力,那就有希望了。”戴云峰充满期待地说。
2014年8月至9月,省水产研究所、省海洋与渔业厅和漳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有关专家组成调查组,专程前往漳浦佛昙等全省养殖河豚鱼主产区,对福建河豚鱼产业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专家们在调查报告中指出:“菊黄和双斑东方鲀是适应福建本地生态条件,具有优秀养殖性状和较高商品价值的优良种类。福建省正常的河豚鱼生产都是安全的,养殖的河豚鱼毒性低,可以食用。迄今尚未有食用养殖河豚鱼中毒的记录。”
专家们认为,河豚鱼的禁售政策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开放,使其处于有序的控制之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相关工作,争取将福建省主要的养殖品种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也能列入国家许可食用的品种目录;另一方面省水产研究部门可以承担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毒性研究与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开放食用养殖河豚鱼的理论依据。(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张辉 通讯员 戴艺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