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浦 > 漳浦新闻 > 正文

漳浦佛昙养豚业路在何方?政策多变化 身份仍尴尬

2016-01-20 17:28 来源:闽南网 0

  政策宽严常变化 至今身份尴尬

  傍晚,落日的余辉映洒在蓝绸缎般的海水上,“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东坂示范区”万亩海水养殖虾池宛如披上淡金色的面纱,不时,数只白鹭掠过,真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

  “总共15公斤,近3万尾。”“好,马上投放!”养殖池边的对话打破了眼前的宁静。育苗和购销养殖河豚大户戴丽玉和儿子忙着将车上的虾苗一筐筐搬下来过称,与养殖户戴晋福核对后,迅速驾起小船,将虾苗投放进虾池里。

  戴晋福承包了200多亩虾池,实施河豚、对虾、花蛤混养。他说,鱼虾贝混养是佛昙人经多年实践摸索出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混养的菊黄和双斑东方鲀不仅可有效提高对虾成活率,而且还成渔民新的增收点,目前全镇3万多亩虾池全都实行这种混养模式。

  生态养殖示范养殖基地混养的对虾、花蛤获批了可追溯标志,但河豚至今未能获批。

  适宜我省海水混养的河豚主要品种菊黄和双斑东方鲀成了佛昙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国家拟放开的红鳍和暗纹东方鲀却因不适宜我省生态条件养殖而基本绝迹。“菊黄和双斑东方鲀品种优良、肉质鲜美,备受食客欢迎。无论是美味,还是营养,都比淡水养殖的红鳍和暗纹东方鲀更胜一筹。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今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如果佛昙养殖的河豚无法进入国家目录,这不仅挫伤养殖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长远品牌建设。”戴云峰对记者说。

  去年佛昙河豚协会将已获农业部评定的生态养殖示范养殖基地混养的对虾、花蛤和河豚,向省有关部门申报可追溯标志,很快,前两者获批,而河豚却因未进入国家目录,至今未能通过。戴云峰说:“没有可追溯标志,再生态养殖,人家也不能相信。”

  与可追溯标志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中豚公司研发生产的河豚深加工系列产品,其品质营养成分和安全使用等方面均有权威部门检测数字为据,却因其原料是菊黄和双斑东方鲀,至今未能获得相关质量认证,从而无法公开上市销售。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浦县探讨缓解中心市场南门和西门路段交通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