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投区天一信局地址 建筑中西合璧气势恢宏
百年沧桑 民间档案
通过郭有品和长子郭用中的拼搏和经营,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
郭有品及其后人在事业成功后,不忘家乡父老,热心公益,于1898年兴办义塾,就是现在流传小学的前身。这个漳州市首家侨资小学,从买地建校舍,聘用师资,学生入学,全部费用都从“天一信局”支付开销。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还给予特殊奖励。除此之外,郭有品还出资兴办“唤醒堂”,会同村里族人和家长,制定乡规村约,扬善弃恶,严禁族人吸鸦片、抽大烟。
“红军进入流传时,就住在我们家。听祖辈说,为支持红军,郭家还曾捐献过大洋。”郭佳鹏说。采访时,记者也注意到,在北楼的墙上仍留有红军当年粉刷的标语。
1921年后,由于东南亚一带经济不景气,侨商收入普遍受损,因歇业而回国的华侨渐多,侨汇逐渐萎缩,“天一信局”的利润从此开始滑坡。在无可奈何的形势下,1928年初,“天一信局”宣布歇业,并将总局及所有分局房产统统转卖以弥补香港及吕宋分局的严重亏空。
岁月沧桑,时代变迁。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一信局”,早已今非昔比,没有了往日的喧闹。记者去采访时,“天一信局”建筑群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一如居住其中的郭氏后人宁静的生活。但是,“天一信局”所代表的精神及其价值,却仍然深深影响着后世。
2005年,“天一信局”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成为研究华侨史、侨乡社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珍贵资料。
“天一信局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虽然只有48年历史,但它是中国近代邮政史、金融史、华侨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郭伯龄说,侨批蕴藏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因此,“天一信局”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成为研究华侨华人史、侨乡史、家庭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民间档案”。
“天一信局”旧址 本报记者 黄燕 摄
文化名片
光绪六年(1880年),福建龙溪县流传社(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郭有品创办漳州首家侨批局,取名“天一信局”,时称“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侨乡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
“天一信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其创办之早,影响之深,在福建乃至全国邮政史、金融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福建日报记者 李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