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漳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 垃圾多模式处理
长泰岩溪推广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农村垃圾不落地
盛夏七月,走在长泰县岩溪镇霞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路成行,树成排,房屋错落有致,盛开的七里香随风拂面而来,为路人带来了几分清爽。
50多岁的林金山,穿着整洁,要不是开着保洁车,很难想象出他是负责霞美村垃圾清运的保洁员。“以前到堆放池清理垃圾,到处是蚊蝇虫鼠,臭味十足,每天至少要拉满满的三车,前年开始,一天差不多拉一车多一点,干净很多”,他说道。
针对农村垃圾集中堆放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2013年初,霞美村主动拆除垃圾堆放池,试点源头管控、分类处置新举措。
“我们学习借鉴长沙、台北等地经验,鼓励村民对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建筑垃圾,村里统一设立堆放点对建筑垃圾就地填埋,可回收和有毒有害废弃物实行有偿定点收购,不可回收垃圾农户自行打包放入垃圾桶,由保洁员上门收集。”霞美村村书记林荣斌介绍。
“收垃圾喽,大家都来倒,环境卫生维护好”,伴着保洁车车载广播,林金山夫妇每天都会沿着固定路线,挨家挨户把全村的垃圾收集个遍。
据介绍,村里统一购置了两部保洁车,为每家农户配备两个垃圾桶,全村以100-160户不等划分为若干个片区,聘请了6个保洁员,采用“公交车”运行模式定点定时、定线定片上门收集,之后统一运到镇中转站,确保垃圾不出户、不落地。
垃圾及时处置了,但运行如何持续?岩溪镇副镇长叶进佳说,“我们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县镇村三级筹措治理经费,将垃圾不落地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劝导,现在大家都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自觉维护和监督公共环境卫生了。”
“如今每逢节日放鞭炮,村民都会自觉地把家门口散落的鞭炮渣打扫干净,谁都不乐意与‘脏乱差’沾上边”。林金山颇有感触地说。
2014年,霞美村试点垃圾不落地的做法渐渐成熟,“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治理模式逐步在全镇推广。目前,岩溪镇11个村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覆盖率达100%,日处理垃圾26吨;垃圾缴费率达90%以上;霞美村也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镇和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镇。(林少波 陈金荣 杨志慧)
南靖投入 5000 万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上图:龙山镇坪埔村民自觉将垃圾倒入垃圾桶
“以前这里是垃圾场,一到夏天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如今变成休闲健身好去处。”在南靖龙山镇坪埔村新建的农民休闲公园散步的村民李金土说。 “把家园环境变美了,村民自然舍不得乱丢垃圾。”坪埔村书记张发明说,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坪埔村配齐了 60 个垃圾桶,定期有保洁员清扫和收集、转运垃圾。除基本的保洁人员外还聘请老人组成“卫生巡逻队”,对每家每户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评分, 村民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家园环境焕然一新。今年,南靖计划投入 5130 万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建设 19 座垃圾中转站和 5 个垃圾处理厂,配备 16 部垃圾压缩式运输车,推动 130 个村庄达到“四有”目标,让 95%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郭碧燕 林国浈 韩俊义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