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解读漳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 垃圾多模式处理

2015-07-09 09:32 来源:闽南日报 0
漳州2015年启动建设77个乡镇垃圾转运系统

  芗城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新机制 用市场之手破解“垃圾围村” 


在芗城区石亭镇新建的垃圾驿站,保洁人员将装满垃圾的垃圾桶搬上垃圾压缩车

  今年4月,芗城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以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以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为突破口,筛选出16个村作为试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两个环节纳入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清洁服务公司,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置新机制,破解“垃圾围村”现象。

  6月中旬,走进芗城区石亭镇丰乐村,不远处的垃圾驿站整齐摆放着十几只密闭式大垃圾桶,原本想象中垃圾堆满垃圾池的样子不复存在。

  当日上午10点,一辆垃圾压缩车停靠在垃圾驿站前,两名保洁人员将装满垃圾的大垃圾桶搬上压缩车后部。只见压缩车后部液压杆自动升起将大桶内的垃圾“吃进了肚子” 。据介绍,石亭镇的五个试点村都建立了垃圾驿站。每个垃圾驿站都配备有约40个240升大垃圾桶,轮流装卸垃圾,实现垃圾当日转运当日清洁。该村村民告诉笔者,“有了垃圾驿站后,也无须担心陈年垃圾难以清理的难题,就算下雨,也有雨棚挡着。”

  谈及村子的变化,石亭镇丰乐村村长很感慨,“以前以为有保洁员清扫,再找个大坑集中一倒就完事了,可实际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想象。”原来,过去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简陋、运管机制不科学等,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出村,“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

  在市场化运作之前,芗城各镇自行清运垃圾,大部分乡镇选择填埋或焚烧。部分镇村虽尝试将卫生保洁工作承包给一些“保洁小分队”,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力度,给环境和村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置之后,现在每天早上,保洁员都会把村里垃圾统一转运至驿站,再由专业保洁公司统一收集运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辆垃圾压缩车可装下8吨生活垃圾,而每个村平均日产生活垃圾3吨左右,石亭镇五个试点村的生活垃圾则只需通过压缩车两趟次的运输,便可直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统一采用密闭压缩式运输,防止出现垃圾飘扬、污水滴漏等。

  在试点村推行市场化运作期间,芗城坚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清扫)、镇(街)转运、区处理”的运行模式,因地制宜,让市场化运营更接地气。

  “引入市场化,可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保洁工作”。芗城区执法局副局长唐海标告诉笔者,保洁服务公司会根据保洁员的工作效果、群众满意度发放补贴,有效杜绝了保洁员领薪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现象。“当然我们还尝试设立了区镇村多级考核机制,由区政府考核镇村卫生整治情况,同时再由镇村针对专业保洁公司进行考核及监管。”

  如今,芗城区试点村镇生活垃圾均集中至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下一阶段,芗城将把整治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郑蔡乐 杨特团 文/图 )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沿海地区全力防抗台风"莲花" 沿海船舶进港避风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