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兵吕合讲述抗战故事 曾亲历生死随团远征缅甸
闽南网7月1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实习生 沈燕婷 文/图)96岁的吕合住在漳州芗城区浦南镇后林村。前些日子,闽南网记者到其家中探望。他就住在具有闽南红砖特色的房子里。
吕大爷坐在竹椅上,拿着放在红包袋里战友们的照片,陷入沉思
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就是耳朵重了些。“身体好,就是冷时怕冷,热时怕热。热的时候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吹吹风扇。”吕大爷说,家附近有菜园子,他平时也种种菜。两年前,还能担粪挑水去浇灌。
民国27年(1938年),吕合19岁,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从此走上抗战之路,后来还随军远征缅甸。抗战结束后,他回到浦南老家,积极参加农村生产,做了很多事情。
入伍参加抗战
入伍不久,吕合便参加抗战。从福建龙岩出发,经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昆明等地,并远征缅甸,时间长达11年之久。据他回忆,所属参战部队是云南战区76师226团第3营9连,师长姓王,团长姓谷。因时间长,他已经记不清名字。
吕大爷收藏着几十张战友的照片,多是战友送给他的,有“留恋”二字
他回忆说,抗战期间,自己主要参加了4次战斗,分别在广东韶关、广西平阳县、湖北宜昌、云南与缅甸交界处的平甲山。这些战斗具体发生在哪一年,吕大爷已记不清。不过,根据地点脉络,他能很清楚地回忆起在每个地方发生的事情。
韶关一战后,部队回湖南,再辗转到广西柳州,由当地老百姓带路前往平阳县。不料中途遭敌人埋伏,撤退到另一座山,连部三个排因武器落后,进攻失败。部队行进中的一个夜晚,日本的三挺机关枪满山扫射。“连队里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人就继续寻找队伍。”他说,如果没有及时疏散躲避,那次可能自己就牺牲了,不能活到现在。
吕合第三次参战是在湖北宜昌。40天左右,部队打了好几场战斗,伤亡严重。在宜昌一长江出口处,他的头部和手受伤,后又替补上战场,遭炮弹轰炸,趴在地上时伤到头部。醒来后,全身都是血,衣服浸染血迹,自己拄着一个“拐杖”,慢慢走,口渴了也不敢喝水,直奔营部。
那段时间,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成都等地,医院也没逃离扫荡。伤好后,他回归了队伍。
在云南与缅甸交界的平甲山一战,敌守我攻,是场攻坚战。虽兵力相当,但双方伤亡惨重。他记得,连长是湖南人,功夫非常好,一下子可以打倒几个敌人,但不料遭远处敌人枪击受伤,跟在身后的吕合将其护送到医院。
回到团部后,吕合当过警卫员,后又接到命令随谷姓团长进缅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