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传统濒危行业待保护 漳州非遗保护中心启动资料整理

2015-07-01 10:47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7月1日讯(通讯员 郑德鸿 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漳州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漳州特有的文化景观,也促进了手工业及民俗文化的发展,这些传统老行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传统老行当除极少数列入国家保护的项目外,大部分因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消失,残存的也因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

  具有漳州地方特色的传统濒危老行当,目前大部分仍在苦苦支撑。有相当数量的老行当只剩下一个家族,甚至只剩下一个人会做,可以说,比熊猫还稀缺。还有相当一部分老行当,虽然还有一些老艺人会做,但因年龄均较大,加上产品过时,不再制作,已在市面上消失。而随着老艺人的离去,一些传统手工艺将永远消失。

  据了解,目前,很多传统手工艺普遍存在产品款式陈旧、劳动强度大、工艺要求高、销售渠道窄、人员老龄化、收入偏低、后继乏人等现象,加上无力在闹市租场所,知晓的人少,未引起社会关注,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由于种种原因,在有些项目上,即使是传承人的家人也不愿学。如何走出这困境,让这些传统濒危行业能够传承下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前,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正式启动对传统濒危行业的资料整理,同时,为申遗作前期准备,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第一步。

  6月30日,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漳州电视台、中新社、闽南网、漳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到漳州市芗城区香港路采访做笊篱的苏龙安,到打锡巷小吃街采访做面粉枣的郑宝珍,以收集资料,并进行报道。今后,漳州市相关媒体单位将对这些具有漳州特色的传统濒危行业逐个进行采访,争取把可以申遗的项目都列入保护范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老兵吕合讲述抗战故事 曾亲历生死随团远征缅甸
下一条:漳州启动传统濒危行业保护项目 保护传统濒危行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