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厂的那些年、那些事儿 电商路路在何方?
『喉底』的乡愁 —— 漳州茶厂的那些年、那些事儿
辉煌时津津乐道 员工上千人 带出万元户
经过一位曾在漳州茶厂工作的同事介绍,记者才得知,曾经声名显赫的茶厂如今“蜗居”在人声鼎沸的漳州立人学校里。只是,久未回“娘家”的他竟然也认不得路,多番电话“求助”后,他才带着记者一行找到茶厂。
你还记得这些老品牌、老包装吗?
对于记者的到来,漳州茶厂厂长林燕腾很是热情:“好久没这么热闹了。”接待室里,在林燕腾烧水、烫杯、取茶的间隙,记者发现这间玻璃隔开的房间,墙上贴满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各级领导视察茶厂所留下来照片,不觉间神思已为之吸引。
“来,喝茶!” 一声招呼,打断了思绪。
“没错,还是这味道。”回“娘家”的同事很有感触地说道,“只是很多老漳州人不知道这茶还‘活着’。”
闽南人爱茶,漳州人更甚。
唐宋时期,漳州即有饮茶种茶的记载。
1954年,漳州(安溪)茶厂在漳州官园建立。1956年,更名为福建省茶叶公司漳州茶厂,担负龙溪地区、龙岩地区乌龙茶收购、加工、内外销售任务。漳州茶厂就此诞生。
那时,有山、有茶,还有一群好茶人,天时地利人和,“注定”了漳州茶厂的声名鹊起和无限风光。
1969年,漳州茶厂在小坑头建设新厂(即如今的漳州茶厂),1971年搬迁后投产,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
新厂投用后,茶厂的效益逐年递增,资金积累、职工队伍不断壮大。1982年,漳州茶厂还自主研制了6CT15-350型茶叶拣梗机和电子控制均堆拼配自动作业线,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迈进。
1986年起,漳州茶厂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光。时任厂长的杨国滨,见证了这段历史。
“那时候,茶厂的先进设备和高产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全厂百多台全新的设备、内外销独立的流水作业线、自行研制的加层干燥机和电脑茶叶拣梗机,一年能生产上百万斤茶叶。”即使已退休了20年,杨国滨对茶厂的盛况“历历在目”。
几十年前,企业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体现在员工的数量上,好厂人人想进。
“效益好时,固定工有300多人,临时工峰值更是达到1300多人,一到生产旺季,那场面是相当震撼。”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场景,漳州茶厂副厂长林瑞祥说。
漳州茶厂也获得了“安全先进单位”“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等诸多荣誉。
大树底下好乘凉。许多为茶厂供茶的茶农,成为了“万元户”。芗城区浦南镇布坑村的马瑞成,就是当时的一名“先富者”。
“80年代,承包大队的茶园后,依靠每年给茶厂供应近100担茶叶,我20岁出头就已是‘万元户’。”回忆过往,马瑞成说,“按当时条件,算得上是镇里、村里的先进典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