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茶厂的那些年、那些事儿 电商路路在何方?

2015-06-18 11:23 来源:闽南日报 0

  落寞时重重困境

  固定员工仅剩8名 52岁“最少年”

  现在,漳州茶厂谁最年轻?

  答案肯定意料之外:漳州茶厂办公室主任、今年52岁的黄艺辉。沧海桑田,这年龄放在十六年前的茶厂,却是年纪最大的一批人。

  2000年,漳州茶厂裁员众多。如今,全厂仅有8名固定工,基本上只在生产时才招临时工。与此前上千人的规模相比,如“九牛一毛”。

  这8人,要兼顾党务、厂务、财务,还要当技工、电工、保安和推销员。

  “茶厂最后一次招人在10多年前,由于条件所限,新进人员也陆续跳槽。没办法,我就‘被升格’成‘最少年’。”黄艺辉打趣地说,“更麻烦的是,引不进人才、老技术员陆续退休,制茶工艺‘后继无人’。”

  大裁员,只是茶厂衰落的一个片段。

  事实上,从1992年左右开始,受市场机制、企业包袱等原因掣肘,茶厂效益就逐渐下滑。

  市场份额年年“缩水”:从原有百万斤产量都供不应求的市场宠儿,变成了罕有问津的弃儿。没人说得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枝春、流香、黄旦、龙珠这些茶厂“名角”开始“半隐退”,大有被品种繁多、五花八门茶业“新贵”所取代之势。

  厂区不断被“攻城略地”:原有的20多栋大小厂房、楼房不断出租,如今厂房和办公楼挤在一栋。

  还有一道天堑摆在茶厂面前——资金短缺无法扩大生产,大量的生产线关停:1986年前后,有乌龙茶、红茶两大类30余个品种;2015年,仅生产14个品种。

  ……

  “现在想要恢复生产是‘有气无力’,资金远远不够。”林燕腾表示,而且场所也无法满足,是收回没到期的房屋,还是另寻一地“开疆扩土”?

  突围时漫漫长路 “触电”当电商 搭伴“快递哥”  

 

  老厂,没有印象中的老气横秋。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它已经开了8年的网店。8年前,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让茶厂突出重围、走出困境,留守的漳州茶厂老茶人下了功夫,“摸石头过河”。

摇青

  据林瑞祥介绍,由于早期开设了网店,在前几年部分客户还通过网上进行交易。“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这也让我们开始多方面谋求与外界接轨。”

  接轨,可没有停留在口头上。

  在包装上,漳州茶厂开始在计划引进自动包装机,生产适合年轻人口味和审美的牛皮纸包装茶。

  在线下销售网络中,除了传统的经销商外,茶厂还与市区邮政速递公司合作,通过其速递平台实现产品的全国速递。

  “设立这几个漳州茶厂专柜,有很多市区老居民和外地老漳州,都会前来买茶,销量不错。”在市区民主路一家邮政速递礼仪部里,营业员陈丽莲介绍说。

  此外,茶厂正在恢复经营网络,开拓国内市场,在汕头设立营业部,在上海设立联营点,在漳州新城茶叶批发市场设立门市部。同时,重新恢复与各县(市、区)20多位老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老妻少夫婚 丈夫不堪忍受妻子“家暴”报警求抓走
下一条:漳州茶厂保留传统工艺品质 茶叶依然出口日本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