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厂保留传统工艺品质 茶叶依然出口日本
由于茶叶质量稳定,漳州茶厂每年都会向林持坤收购10多吨茶叶。
在长泰岩溪镇珪前茶场,记者见到了在长泰茶叶站工作的叶志贤。早年,他茶场的茶全部供给漳州茶厂。
据叶志贤介绍,现在茶园采用机器除草,不喷农药,通过害虫天敌间的生物链进行虫害防治。“我还在茶园里套种了各种苗木,养起了土鸡,‘土洋结合’收益肯定不会差。”
事实上,在南靖、平和、长泰、华安、诏安和武夷山等地的漳州茶厂茶叶供应商,由于前期的培训指导,茶叶质量一直保持稳定。
2007年,漳州茶厂还在南坑、文峰、书洋等乡镇建立5000亩的茶叶出口生产备案基地,采用“进出口公司+工厂+农户”模式,统一农药发放和技术指导,坚持无公害栽培生产,产品每年都通过省商检局的检查。
受益于此,在茶叶质量要求严格的日本,漳州茶厂每年都有多批次乌龙茶通过检验,出口到该国。在日本茶业领域,漳州茶厂就有自己独有的标志——S2唛号。
除了原料质量有保证外,漳州茶厂保留了许多传统工艺。
“漳州茶厂主要是拼配茶,坚持传统做法,重摇重发酵,还注重温火慢焙,以火攻、外观见长。”据林燕腾介绍,茶厂传统工艺制作的浓香型茶叶一般不需要冷藏,也不会变味。
除了制茶工艺外,茶厂产品的包装工艺和样式,也始终如一。
在包装车间,一位老奶奶引起了记者注意,秤茶、铺纸、放茶、对折,动作十分熟练。
她叫杨美华,已年过70。从1964年到茶厂以来,她在多个岗位上待过。如今,在生产忙时,她也主动请缨回厂里帮忙,和另外几名四五十岁的女工,承担着茶厂色种、流香、一枝春等茶叶的包装。
“这纸包拆起来容易,包起来就没那么简单,就是年轻人想要学熟练也得一个月以上。”对于自己包茶的手艺,老人家言语中带着自豪。她表示,纸包要求要把包装折成长条形,期间还不能按压。“从年轻待到年老,茶厂也算是我的‘老伴’,待在这,一两重的茶叶,我一天能装近千包。”
在包装上,茶厂还延续了几十年一贯坚持的“轻装上阵”。一枝春、色种、流香、龙珠、黄旦,基本上都是纸质包装,半斤装的也只是用塑料外壳做简易盒子。
“茶香友自来,去除华丽包装,可以减少成本,给茶友带来价格上的实惠。”黄艺辉如是说。如今,漳州茶厂十几种茶叶品种,每斤价格从十几元到200元不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