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新海丝”再扬帆 更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

2014-10-26 11:18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主动对接 加快融入

  随着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漳州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我市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漳州对台、港口、生态优势,以“政策沟通、道(航)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目标,发扬大航海时代敢拼会赢精神,以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主线,进一步规划好、保护好、开发好沿海区域,在载体、产业、港口、贸易、文化、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扩大开放,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海丝节点城市和先行示范区”,以此融入国家战略。

  现已初步梳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个,其中包括克拉克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南亚风情文化创意园、东山海洋文化博物馆、新加坡海洋城、马来西亚伟成棕榈油等,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为充分发挥漳州对台优势和特色,两岸携手共创“新丝路”,我市持续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继续抓好古雷石化产业园、漳州台商投资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古雷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做到优势互补、携手共赢。

  伴海而生、依海而兴、拓海而荣。漳州头戴“海丝发祥地”的璀璨光环,承借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和煦东风,满怀着信心与希望,坚定地走在21世纪“新海丝”发展之路上。(记者 陈铃清)

  此后,漳州“海丝”申遗工作便始终以“规划、立法、保护、研究”四位一体为特征持续向前推进。

  为巩固“海丝”申遗成果,我市先后投入370万元,用于对3处遗产点进行环境整治与保护设施建设,并划定其保护范围、树立新的标志说明牌。从2012年起,我市开始着手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省政府现已正式将该管理办法列入2014年立法预备项目,从法律层面予以保护。

  同时,为继续挖掘富有漳州特色的“海丝”文化,我市积极做好对“海丝”文物的征集、考古工作,目前,已征集到文物108件,其中漳州窑外销瓷器精品47件,贸易货币“番银”61枚,绝大部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今年9月,国家水下考古队在漳州海域的半洋礁二号及杏仔发现了两处沉船遗址,瓷器散落面积约200多平方米。目前,考古还在进行中,这必将成为“海丝”航线的又一有力证据。

  为营造“海丝”申遗的良好舆论环境,我市邀请新华社、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来漳实地采风组稿,并围绕“文化遗产日”等重大活动,在《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发“海丝”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漳州历史文化魅力。

  此外,我市还积极参加“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精选了一批珍贵的“海丝”文物参展。该联展于今年8月,在漳州成功举办,不但展现了“海丝”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与贡献,还增强了漳州民众对“海丝”申遗的认识与期许。

  四位一体 全力推进

  2011年,我市积极响应省领导批示精神和省文化厅具体要求,全面启动漳州“海丝”申遗工作。作为一支后起之秀,漳州精心谋划,积极筹备申报事宜。

  为整合、加强申报力量,我市组织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领导小组”,下设“海丝”申遗办负责具体申报工作,并在市、县两级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我市还多次邀请省文物局专家对漳州重要“海丝”文物点进行反复踏勘、调研,并于2011年12月,在北京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申遗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顶级专家对漳州“海丝”申遗工作给予指导。

  为弘扬漳州海商文化,加强同其他申遗城市的交流探讨,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商论坛”,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论坛”,并在会上签署了全国“海丝”七城市联合申遗行动纲领。

  2012年是漳州“海丝”申遗备受瞩目的一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我市进行现场考核后,最终确定了“龙海月港、平和南胜窑、华安东溪窑”3处遗址作为漳州“海丝”申报点,并明确了我市“突出以明代月港为中心的大航海时代的港口码头史迹”这一申遗主题。同年11月,在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漳州3处“海丝”申报点被列入其中。至此,我市“海丝”申遗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精心谋划 积极作为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沙漠(陆上)丝绸之路”。按照国家原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日程,2015年我国将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2016年开始申报。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文物局也有可能在明年起就将“海丝”作为拓展项目,并入此次成功申遗的丝路项目。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喂给港组成。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做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入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可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

新闻推荐

上一条:漳州香格里拉小区昨早突发大火 整栋住户全部逃生
下一条:漳州传统工艺作品亮相第七届海峡两岸(厦)文博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