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福建著名侨乡之一 侨影是不曾远去的律动
开漳圣王信仰伴随漳人移居海外,成为唐山河洛郎航海安全、侨居平安的保护神。移垦者按原乡庙宇格式营建的开漳圣王庙,于印尼雅加达、茂物、万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共有30余座,具有很强的文化信俗凝聚力。漳州人顶着狂风巨浪下南洋,随身携带开漳圣王分香安抵目的地顺利拓垦,初期奉祀于家中、掷珓轮流当炉主、草搭小祠,到最后纠众合力兴庙安顿。如清光绪初年,由陈元肃献地,陈金种和陈明水合力创办,在新加坡河畔辟建保赤宫安奉神像,成为马克新路陈圣王港;光绪二十二年,由马来西亚锡矿家陈秀连、陈新禧、陈春、陈再田聚合陈氏宗亲创立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次年兴建陈氏书院供奉陈元光圣像等,都被当地政府列为保护古迹。这些寺庙从建立到发展的过程,是移民渡海拓垦生活的全记录。漳籍侨民秉承先贤开疆拓土的文化精神,极大地推进海外居住地社会进步和商运发展。
明万历六年,林道乾率两支移民集团拓殖马来半岛,一支漳人携开漳圣王香火定居宋卡垦殖。葡萄牙殖民城市马六甲,有中国村、漳州门,龙溪人郑芳扬就任甲必丹管理华人。天启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大批漳州破产农民和工匠到巴达维亚修路建港、造船农垦。清初随郑成功抗清和清中天地会反清,又掀起漳人移居东南亚浪潮。1821年,厦门航船直达新加坡,大批移居漳人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反对殖民压迫的生力军。截至19世纪末,漳州出国华侨为20万人。
开漳圣王信仰伴随漳人移居海外,成为唐山河洛郎航海安全、侨居平安的保护神。移垦者按原乡庙宇格式营建的开漳圣王庙,于印尼雅加达、茂物、万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共有30余座,具有很强的文化信俗凝聚力。漳州人顶着狂风巨浪下南洋,随身携带开漳圣王分香安抵目的地顺利拓垦,初期奉祀于家中、掷珓轮流当炉主、草搭小祠,到最后纠众合力兴庙安顿。如清光绪初年,由陈元肃献地,陈金种和陈明水合力创办,在新加坡河畔辟建保赤宫安奉神像,成为马克新路陈圣王港;光绪二十二年,由马来西亚锡矿家陈秀连、陈新禧、陈春、陈再田聚合陈氏宗亲创立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次年兴建陈氏书院供奉陈元光圣像等,都被当地政府列为保护古迹。这些寺庙从建立到发展的过程,是移民渡海拓垦生活的全记录。漳籍侨民秉承先贤开疆拓土的文化精神,极大地推进海外居住地社会进步和商运发展。 (王一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