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第三代粽人吴玉云坚守老手艺 粽香飘端午
大盆里装满炒好的糯米,几个小盆分装着蛋黄、香菇、板栗、海鲜和肉等佐料,一旁的大锅里,装满了煮熟的粽子……5月23日,位于漳州古城的“府埕老牌肉粽”铺,飘出阵阵粽香,买粽子的顾客排起了长队。
店老板吴玉云坐在大盆前,熟练地卷起粽叶,加入糯米、佐料压实,鲜艳的绳子绕粽两圈,在粽腰处扎紧打结……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吴玉云家三代都是“卖粽人”,包肉粽的手艺也是祖传的。“小时候奶奶在家里把粽子做好了,用担子挑到公园去卖,我是闻着粽香长大的。后来,母亲在古街开了店面,我继承手艺一直做到现在,算起来也有40多个年头了。”吴玉云说,如今她和丈夫一起经营着老店,日子辛苦而踏实。
吴玉云早期包粽子的馅料比较单一,只有香菇、卤蛋、肉等,现在馅料丰富,吴玉云还创新品种,把小管和干贝包进粽子馅里,受到不少顾客的喜爱。吴玉云说,要包出好吃的粽子,精髓都在炒米上,把米炒好,配上新鲜量足的佐料,下水煮的时间也要足,这样做出的肉粽口感才好。来买粽子的人不少是多年的老顾客,还有很多是慕名而来想“尝尝”的。最近一位来自四川的顾客,订了500个粽子要寄回老家,还有泉州、福州的客户也纷纷要求“寄货”。
“端午最忙,尤其是列为法定节日后,大家都要带一些肉粽回老家。包得太多,我都得戴上手套,不然粽叶把手都刺伤了。”吴玉云说,吴玉云每天都在包粽子、卖粽子,一个小时可以包100多个肉粽,可是每天几千个的销量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十几年来,粽子店几经辗转、店租越来越贵,可她的粽子还是8块钱一个,真材实料,没有涨过价。
端午临近,不少顾客向她请教如何包粽子的方法,她边示范边用心解答。“之前有一位美国游客吃了粽子后,连连竖起大拇指,还把包粽子的照片发回美国。”说起这事吴玉云很骄傲,她笑着说,“包粽子算是一门老手艺,现在会包的人越来越少了,欢迎大家来传承。”☉记者冯思佳文/图
吴玉云忙着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