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资15亿元资金 首钢借道漳州完成东南布局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钢铁巨头——首钢集团来了,真的来了,带着15亿元的注册资金和未来50亿元的投资资金。
6月7日,漳州开发区工商局传出消息称,首钢凯西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首钢凯西”)已正式获得营业执照,注册资本金已悉数到位,这也意味着,首钢集团与福建凯西钢铁集团(下称“福建凯西”)合作一事尘埃落定。
这个项目的成功合作,无疑是一个三方利好的消息:借助首钢集团这一巨头,福建凯西为其后续发展获得了强劲的资金支持,首钢集团实现了在东南沿海的战略布局,而对漳州的钢铁产业而言,则向实现千亿产业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注册资本全部到位
5月30日,仅用90分钟时间,首钢凯西钢铁有限公司就注册完毕。单从公司的命名来看,首钢凯西钢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已是相当明了。一熟悉首钢集团与福建凯西合作事项的人士说,首钢凯西由两家公司合资而成,至于双方控股比例,他并未透露。
首钢凯西的注册资本金达到15亿元,已于5月30日当天全部到位。随着首钢的加盟,福建凯西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张,公开资料显示,合资之前,福建凯西已是省内板材龙头企业之一,生产规模为年产不锈钢薄板30万吨、冷轧薄板170万吨和镀涂层板30万吨。
根据首钢凯西对外披露的计划,公司的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打造一个占地约1500亩的大型板材生产基地,该基地中将整合冷轧薄板、不锈钢薄板、马口铁、镀锌板、彩涂板等全系列的板材生产链。生产能力由原来年产冷轧薄板200万吨,扩大到年产冷轧薄板300万吨、深加工钢板200万吨,达到500万吨钢铁加工能力,这一产能目前在省内还无人能及。
对外出口也有可能成为首钢凯西的重要方向。此前,福建凯西的出口量并不算大,而根据首钢凯西的规划,其目光并不仅仅盯在国内,未来,依托漳州优良的港口条件,将对国外市场发起冲击。
各自的算盘
据上述熟悉首钢凯西的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底,首钢集团与福建凯西就开始了接触,但刚开始,双方只是业务上的往来,福建凯西通过中间渠道向首钢集团订购冷轧原料。
初期的业务往来为双方的“亲密接触”打下了基础,上述人士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凯西已经成为省内板材生产企业中的龙头企业,但钢铁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而作为民营企业,如何筹到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却是一个难题。
正因如此,福建凯西才有了与首钢集团合作的意愿,显然,如果能够与首钢集团达成合作,借助首钢集团这一行业巨头的“能量”,福建凯西的发展将得以打破资金瓶颈。
而对首钢集团而言,与福建凯西的合作,则是其完善全国布局的重要一步。首钢在多年搬迁过程中就已开始在国内广泛布局。两年前,首钢曾分别在新疆、贵州、山西三地达成重组合作,形成一业多地的发展格局,而其在迁安、秦皇岛、顺义、曹妃甸的新厂区,如今皆陆续顺利投产。
虽然在西北、华北、西南均有布局,但东南市场却一直是首钢集团的市场空白点。上述人士说,中国的钢材生产领域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但华北地区的供应相对过剩,而华东、中南地区相对不足,企业产能向消费地转移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可以节约钢铁产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过程中的物流成本。
这种行业趋势给首钢集团赴闽布局提供了动力,而借道当地的龙头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实现布局,无疑是首钢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利器。正因如此,双方的谈判进展得还算顺利。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到2009年底才有业务往来,但合作的意向一经提出后,就得到了双方的正面呼应。“早在去年上半年,双方就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到了去年5月份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千亿计划再进一步
对漳州钢铁产业而言,首钢凯西的成立,同样是一个利好。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材料化工行业办科长韩天德说,钢铁产业是漳州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中薄板产能占据省内90%,其产能不仅满足福建市场所需,而且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是东南沿海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外,管材也是全省最大生产基地。
而根据漳州市的规划,至2015年,漳州的钢铁产业将形成1000亿元的规模,能否如期达到这一规模,与企业的扩张速度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