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历史名人之“文明夫人”蔡玉卿生平 黄道周之妻

2016-03-08 11:00 来源:闽南日报 0

  文明夫人蔡玉卿

  请让我们记住: 我们所栖居的漳州大地上, 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女性, 在国破家亡、身世浮沉之际,她以荏弱的身躯呵护着一粒文明的火种。———题记

漳州名人

  公元1645 年,即崇祯殉国次年,也是清朝顺治二年, 又是黄道周所拥立的南明隆武朝之元年。这一年九月,黄道周以内阁首辅的身份率师从福建崇安分水关进入江西广信,欲直捣金陵、恢复南都。当时清兵势强,抗清力量又支离难聚,而手握军事、财政大权的郑芝龙则在身后掣肘, 成败利钝已非黄道周所能逆睹, 如其所言, 徒以 “蛙颐螳臂”而欲申大义于天下耳。同年十二月,黄道周兵败被俘于婺源,次年三月慷慨就义于南京,隆武帝为之震悼罢朝,谥曰 “忠烈”,赐爵曰“文明伯”。

  “文明”为文采光明之意,《易·乾·文言传》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尚书·舜典》有“浚哲文明,温恭允塞”之语,孔颖达疏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黄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文明” 二字实至名归;而这也是“文明夫人”的由来。可以说,伴随着“文明夫人”这个称号的出现,蔡玉卿失去了丈夫黄道周, 也失去了一生的良师益友,开始了她将近五十年茕茕孑立、孤标傲世的生活。

  一般都说“黄道周夫人是蔡玉卿”,可是,我们不能忘了黄道周还有个原配夫人林氏,她与黄道周生有一女。黄道周考中进士之后, 林氏偕黄母于天启三年(1623 年)赴北京与黄道周团聚,却在途经浙江嘉兴时病逝。黄道周在《乞言自序状》中称她“敦朴不著”,其弟子洪思《文明夫人行状》则记载她临死前对其女说:“尔父日以忠孝教于家,我死,尔幸勿哭,恐伤太夫人意,后必有能事吾姑善于吾者。”“吾姑”即其婆婆(太夫人)。可以想见,林氏是一位朴实、孝顺的女子。但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感觉真的很奇特,古人所谓“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说,黄道周与林氏自有其夫妻恩义在,但蔡玉卿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而这首先应该是双方秉性的高度契合与相互吸引。

  嘉靖年间, 漳州有理学名家蔡烈(1479-1558),据《龙溪护吉蔡氏族谱》,蔡玉卿为其后裔。蔡烈曾师从明代著名的朱子学者晋江蔡清,《漳州府志》称其学“一宗程朱,以穷理力行、为实主敬为要”,后隐居于云洞岩,人称“鹤峰居士”。蔡玉卿之父蔡乾鎏亦为一介隐者。或许是家学渊源,与同龄人相比,蔡玉卿应该要显得早熟一些。据《文明夫人行状》载,蔡玉卿“生鹤峰徵士家,性嗜书,能居约,不苟言笑,十岁能属文,事母陈氏以孝著”。 “徵士”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也泛指不从仕之人;“能居约” 指能忍受贫贱的生活;“属文” 即写文章。现在我们整体回顾这段话,其所描述的简直就是另一个黄道周!

  据《年谱》记载,黄道周出身贫寒,以耕读为业,七岁时其父即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授之,过目成诵;八岁时博览群书,好观六经;十岁时作古文词,若有神授;与朋友交往时静穆整饬,令年长于其者亦肃然起敬;而其事父母至孝,洪思称之“其行皆可为《孝经》”。凡此种种,皆与上合。蔡玉卿生于1612 年,天启六年(1626 年)嫁给黄道周时虚龄才15 岁,而其时黄道周已42 岁,但她与黄道周在精神上的差距却远没有年龄上的差距那么大。过门不到三个月,黄母病逝, 家庭就由蔡玉卿一手撑持, 黄道周得以安心讲学、著述、从政。黄道周号石斋,蔡玉卿字润石,二人恰如其名,可谓相得益彰。

  儒者移孝为忠,并以“得君行道”为己任;君若不正,则欲“格君心之非”,这也是黄道周屡次直言进谏的直接原因。而在黄道周所有重要的政治活动的背后,都有蔡玉卿默默的理解、坚定的支持乃至有力的鞭策。崇祯初年,黄道周因为营救受诬入狱的钱龙锡而被降级调用,他上疏乞休获准,将行之际,蔡玉卿问他:“所当言者,尽于此乎? ”黄道周于是又写了著名的《放门陈事疏》,大胆抨击时弊,直言“勿用小人”,崇祯龙颜大怒,将其革除功名,蔡玉卿却以此为轻罚而庆幸。崇祯九年,黄道周在得知清兵入侵京畿的消息后决定出山勤王,蔡玉卿二话不说,变卖首饰作为随行人员的路费,其豪气慷慨,古风犹存。此后黄道周因疏论陈新甲、杨嗣昌“夺情”当政而遭谪戍,又被诬为“结党营私”而入诏狱受酷刑,对此,蔡玉卿都表现得极为泰然、淡定。她执着地相信:天佑夫子,每一次挫折都是对黄道周的磨砺, 而她更相信黄道周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小弟帮“大哥”贩毒送了第二次被抓 按主犯论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