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海都深读:致敬曙光、蓝天等民间救援队(图)

2015-11-10 07:33 来源:闽南网 0
曙光和蓝天的队员们来自不同群体,有警察、大学生、企业老总等。

  艰苦救援 生死无常

  一次次救援 一场场生死

  曙光救援队的每一次救援行动,都在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每一次都是未知的考验,没有一次救援是不危险的。”但队长王刚说,往往总是事后回想起时才觉得害怕。曙光救援队一份18页的总结,记录了从去年正式注册成立至今,一年来所有参与的大型灾害救援、应急救援等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福建,也走出了国门。

今年5月曙光救援队赴西藏灾区救援,夜里零下15℃,车辆被困雪山

今年5月曙光救援队赴西藏灾区救援,夜里零下15℃,车辆被困雪山

  2015年4月16日,厦门市曙光救援队作为人道救援网络成员,受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前往缅甸境内果敢交战区内的难民营进行救助和需求调查,配合后续的救助工作。这也是民间公益救援力量第一次参与国外战争难民的救助。2015年4月25日西藏日喀则5.9级地震,曙光救援队立即开展西藏救援,翻越5座5000米以上雪山,冒着大雪、冷风,连夜奔赴吉隆……他们的救援还在继续。

  “没时间恐惧,只想快点脱困”

  这几天,王刚走路一瘸一拐的,还要借助拐杖。乌山救援后,他的腿受伤了。“徒步走11小时对我们来说很正常,这个是旧伤,这次又犯了。”

  40岁的王刚,当过兵,典型的北方人性格,爷们儿,豪爽,救援技能够硬,还有山地越野驾驶、潜水、登山的特长。他2008年开始做救援志愿者,是曙光救援队的创始人和队长。

  乌山救援后,除了带给他腿伤外,还有一拨拨电话。“很多记者打来,都在问驴友微信上说的那事,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碰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多年的救援经历,让王刚想得很开,“有情绪难免,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问他们,我们做救援是为了什么?只要不忘初心,大家就能想通。”

  王刚一边说,一边打印这次乌山救援总结,从食物携带及分配方式、救援装备使用的合理性、队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等,共列出了18项不足。每一次救援,他们都会做总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做得不足。

  但对哪一次救援印象最深刻,他说不上来。

  “每一次都是未知的考验,没有一次救援是不危险的。即便曙光在救援过程中遇到险情,我们也一样要求助。”

  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渺小而脆弱。他突然想起今年5月,在西藏的一次救援,惊心动魄。

  那是今年4月底,尼泊尔地震,造成西藏日喀则地区较大伤亡。王刚带着队友们,第一时间赶赴西藏。5月3日晚上,王刚和3名队友携带救援物资,开车奔赴吉隆地区,做灾情评估和灾民需求调查。在离吉隆最后一个垭口,他们被困雪山。“前面的救灾车抛锚,我们的车也出故障。当时零下15℃,海拔5000多米,路窄、崎岖,别说车开过去,走在上面都战战兢兢。另外一边,就是万丈悬崖,感觉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

  但往往总是事后回想起时才觉得害怕。“我们没有时间恐惧,只想着要快点脱困”。在严酷缺氧的环境下,他们反复找问题、修车、挪车……一步一步前进……“可是稍微移动就让我们气喘吁吁,我们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反”。已经被困十几个小时了,没有任何进食,“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根本无处求援,只能靠自己,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现在回想起来,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撑下来,“如果要说,只能说是靠意志力了”。后来几名队友因此肺水肿,在西藏的医院里躺了一个礼拜。可当他们完成任务离开时,看到藏区孩子们排着队,微笑着,高举着从纸皮箱上拆下来的硬纸片,写着感谢曙光,“这一刻什么都值了”。

  王刚觉得,“每个人加入救援队,都有他的理由,有的人是因为情怀和信念,有的人是因为曾经被帮助过,有的人是因为感受到社会需要,有的人认为自己在此平台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我,只是为了当年对自己的承诺,给自己一个交代。”

  全身过敏,咬牙不敢出声

  郑锴是曙光救援队里年龄最小的,1992年出生,来自漳浦农村,高瘦而腼腆。他加入救援队,没有理由,或许只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淳朴。他的双臂至今还布满红斑点,这也是月初参加乌山救援留下的。

  当时上乌山后不久,他的手臂就开始发红。随后,出现一块块肿块,很快蔓延到全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山里,没有路,要一边走一边拱路割草,草碰到裸露在外的手臂,奇痒加剧,“有的树藤还缠到脖子上,真有被割喉的感觉”。用郑锴的话说,真是痒得想把双手砍下来。“可是我不敢出声,因为救援很紧张,后来有队友看到我手上红了,我不敢告诉他们全身过敏,如果我一说,肯定要停下来,还有一些队友也要停下来照顾我,影响救援。”郑锴强忍着,一边走,一边找话说,忍了十多个小时。

  郑锴已经忘了,第一次救援是怎样的经历,只记得是2010年,在厦门刚上大学时,雅安地震,他偶然发现学校附近有宣传救援活动,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曙光救援队员。“他们当时要到一线救援,后方要有人帮忙联络、后勤,我课业也不重,想着可以去帮帮忙。”

  这一帮,让郑锴对救援产生了兴趣。他主动融入到这一群体,“一开始我没有救援的技能,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救援队员,我去学潜水、登山、急救。”他在救援队里,收获的不止是救援技能,“哥哥姐姐们的人生阅历都比我多很多,教会了我很多处世之道,相比以前,我的性格变得沉稳一些,处事方式也会更成熟些”。

  郑锴不久前辞去工作,给自己放个假,回老家看看父母亲,整理救援队的一些事务。接下来,要重新找工作。“虽然热爱救援,但工作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要先做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帮更多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芗城一赌场被一窝端 提供夜宵的人员也被判缓刑
下一条:圣诞节12月25日去漳州哪里约会吃饭?别再问了走点心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