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教育 > 正文

“走班制”教学是什么?调动学生主动性 利弊共存

2014-12-22 10:32 来源:闽南网综合 0

  导读:“走班制”教学是什么?“走班制”的实行也就意味着今后学生将不再有“同桌的你”,并且班主任也将有变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当这其中也会催生许多问题,利与弊共存,那么学校以及学生该如何规避“走班制”教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课程改革需考虑方方面面。

  相关阅读:高中走班制利弊引争论 媒体评论教育改革要容得下

上海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认为,“走班制”上课将成为必然。(图片来源:澎湃)

  教育部在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对高考进行改革,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由高考变化导致的高中教学方式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焦点。

  由于《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少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

  走班制的利与弊

  省内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表示,走班制是未来教学的改革方向,这个教学模式相比现有模式确实存在许多优点。

  比如走班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甚至选择授课教师,使学生从目前固定班级的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选择的角色,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走班制还能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由于没有了固定班级,学生在每门科目的学习中会接触到不同的同学,交往范围可以扩大几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认为走班制也不例外。比如走班制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给了学生以更自由的空间,但难免就会疏于对学生纪律上的要求。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再比如在固定班级模式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团队观念的养成,但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没有了固定班级,学生对于集体的认识必然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团队观念的培养。(新文化报)

  结语:高考改革催热了高中“走班制”,走班制或能平衡师资配备,未来课表或现“自由时间”?那么,要“走班制”还是要“同桌的你”?"走班制"教学创新管理路在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高中走班制利弊引争论 媒体评论教育改革要容得下
下一条:闽师大与古田纪念馆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基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