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罢课该谁来担责?百家观点话教师工资待遇
张国彬:教师集体“罢课”该不该?
近日有报道称,黑龙江省肇东市8000中小学教师罢教,导致全市中小学停课。老师们反映的问题一是工资收入低,与其他县市相差悬殊。二是住房公积金只有个人缴纳的5%,单位没有缴纳。肇东市官方表示,市委市政府已召开专题会议,对教师的10项诉求逐条逐项做出明确答复,并承诺以文件形式下发,确保教师工资待遇。
全市8000多名中小学教师集体罢课“上访”,并且到市政府大楼前示威,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然而但他们却走上了街头,以极端方式向政府施压,并且看来达到了他们期望的效果。应当看到,“罢工”和“抗议”这些西方社会司空见惯争取利益的斗争方式,与中国的体制是格格不入的。这些年它们虽在中国基层社会不时上演,但多发生在社会治理的边缘部位。今天这种事情发生在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身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也说明,目前我们体制内的一些沟通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出现了梗阻甚至瘫痪,而体制所反对的极端做法会因此产生实际吸引力,最终导致对抗发生。
肇东市的教师们上访不是一天两天了,网上披露的该市教师诉求书就不止一份。现在事情闹大了,市委市政府急忙召开专题会议,回应教师的各项要求,给外界造成当局全面妥协的印象。这同以往平息群体事件的路数没什么区别,人们看不到这当中有“法治”的新变化。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各级领导以前都去干什么了,为什么非得要等到事情闹大了才急忙出来收场。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民间的这句顺口溜不应再得到体制内部的验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教师“罢教”都是效果很负面的示范,也是极其不应该的。虽然目前谁对谁错我们还无法断定,但我们不希望肇东市的事情以“教师闹赢了”的简单印象走进全社会的记忆。如果教师的要求都是正当的,肇东市政府就应对事件的发生承担责任。如果教师们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它们就不应被满足。传统的维稳思路需要变变了,闹本身不应具有权威,只有规则才应是权威的。那么官方破坏了规则就要担责,抗议者如果破坏规则,不仅他们的诉求不应被满足,他们还须承担额外的责任。(河北共产党员网)
刘鹏:若没有管理失职何来的教师罢课?
12月25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几百名教师拒绝上课,在县东门体育场聚集,要求提高工资待遇。随后,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教师全面罢课声援,共有五六百教师。罗田县政府当晚表示会尽快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好教师待遇。(12月27日京华时报)
罢课显然不是一件小事儿,况且是“共有五六百教师”参与的集体罢课。仅此一点,我们就不难想像,当地教育系统的教师工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教师诉求,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工资待遇确实很低,教师们的诉求合理;二是如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人员所说:“教师的工资均已按标准兑现”,但教师依然认为很低,而且事实上也比其他行业低。无论事实是哪一个,其解决办法显然都有很多种,比如面对第一种情况,相关部门早就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尽快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好教师待遇”,使教师的工资待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而面对第二种情况,则有必要就到底低与不低,增加与不增加教师工资,何时增加等情况,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说法,做好其安抚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
但事实上,相关部门显然在事前忽略了这些工作,甚至有可能在相关教师一次次地通过正常途径提出诉求的时候,采取了淡漠与无视的态度,至少没有足够重视,所以才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升级、矛盾的激化。比如据参与罢课的教师称:“自2010年起,罗田县事业编在岗职工人均每人每月有500元的补贴,医院等事业单位均已补发,但教师的补贴被挪用。教师有近两万元被剥夺”。试问,此事明显是“导火索”,那么其是真是假?当地相关部门是否确实存在着挪用教师补贴的情况?即便是没有,又为什么没有向教师们解释清楚?
教师罢课,最受伤的不是教师,也不是政府相关部门,而是学生。试想,五六百教师罢课一天,背后将会有多少学生无课可上?而这一切,又缘于当地相关部门在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上,相关信息不透明、重视之心不够、解决途径不畅、处理办法失当甚至失职等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齐鲁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