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材?10个国家 中国教材难度排在4-6位
【链接】
理科教材微点评
数学:中学教材难度需降低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处于中间偏前一点,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均居于前列,反映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稍偏难,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过难,需要降低。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深度比较合适,而初中、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深度需要适当降低,特别是高中教材。
物理:实验内容可适当深入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我国物理教材难度中等,容量不大,但重内容深度,有“窄而深”取向。应理性评价我国物理教材难度,其负担非源于教材。知识点“窄而深”,可适当拓展内容。实验内容“广而浅”,可适当深入。习题量较少,可适当增加练习,拓展类型。
化学:加强习题设置的梯度和趣味性
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青教授:初中化学教材难度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排名第四),初中化学、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深度总体上较为恰当,但知识和实验的分项深度均排名靠后,习题深度均位于中等水平。建议高中化学教材完善教材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过程性和衔接性。加强教材习题设计的梯度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科学:从掌握知识转向培养素养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陈述性知识较少,练习性知识缺乏。思维与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足。教学指导性不足,趣味性不强。知识的层次性、递进性、先进性不够。建议教材编写要从关注物性向关注人性转化;教材目标要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教材价值要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教材方式要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地理:应用性不强 有常识化倾向
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我国初中地理各专题与国际平均水平不一致:在地图、气候、灾害等专题方面表现略难,但应用性不强。水系、资源、生态环境等专题偏容易,有常识化倾向。我国初中地理的部分内容广度上也分布不尽合理,内容量(知识点)相对偏多。
生物:加强实验和实践探究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陆建身教授:建议重视教材的“学材”功能,增加关键词“索引”;加强生物学实验和实践探究活动;增补教材练习题功能性设计科学开发;加大教材定量化内容,重视计算生物学启蒙教育;适当增加学科链接交叉渗透,更新生命科学进展内容。 (中国教育报 张春铭 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