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浦 > 漳浦新闻 > 正文

贫困女童母病父亡 父亲节寄出一封感谢“爸爸”的信

2015-06-19 09:19 来源:闽南日报 0

  31岁“老爸”与15岁“女儿”的感人情缘

  “这些年来感谢您的照顾,我将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您,‘老爸’,祝您父亲节快乐!” 6月17日上午,漳浦县桥仔头边防派出所民警刘银增收到一封来自漳浦县第四中学初二学生的信。这名学生是刘银增的资助对象洪素月。在刘银增的帮助下,洪素月得以从小学二年级一直读书到现在。

  31岁的刘银增,原本是一个喜欢穿紧身衣、爱唱歌、会跳舞的“潮男”。如今,他是一个学会节衣缩食和体贴照顾的成熟“爸爸”。故事得从2010年冬天说起。

  2010年初,刘银增从诏安县调到位于杜浔镇的北坂边防派出所。上班的第二天,他到辖区走访。一个头发又长又乱、穿得很单薄、神情呆滞的小女孩吸引了他的目光。“当时天很冷,她坐在门口,我以为是流浪的小孩,上前和她说话,但怎么问她都不开口。”刘银增回忆。之后,刘银增带她去吃饭。在回去的路上,她突然开口了:“叔叔,我叫素月,读2年级。”

  就是这声“叔叔”,让刘银增激动得差点掉眼泪。为弄清素月的家庭情况,刘银增来到她家。那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农村小平房,兼具厨房、卧室、饭厅等一切功能。屋子里没有一样电器。饭桌上一盘鱼发出馊味,走近一看,鱼肉里竟钻出几条小虫子,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这个病人是素月的母亲洪秀柳。自素月记事起,妈妈从未踏出过这间屋子。洪秀柳得的是家族遗传的软骨病。素月出生后,她的病情更严重,生活不能自理。2008年,素月的父亲生病,因为家里没钱,他放弃治疗,不久就离母女俩而去了。

  村里人告诉刘银增,素月从小就很内向孤僻,很少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自父亲去世后,她几乎没有开口说过话了。那年素月才7岁,母女俩的生活全靠伯父洪里盛和邻里的接济。而洪里盛的家庭也困难,“她伯父也要省吃俭用,才能拿些米啊菜啊给她们母女俩。”邻居洪大妈说。

  眼前那一幕幕场景,坚定了刘银增帮扶女孩的信念。那一天,他把屋子收拾干净,又到镇上买来一套新衣服,托村里的妇人帮素月洗澡,之后为她剪指甲,带去理发。一会儿功夫,小女孩像换了个人似的。

  第二天,刘银增帮助这对母女申请了低保,添置吃的用的。随后,他又到素月的学校,了解她的学习情况。这下他心里又多了几分担忧。“成绩都是二三十分,平时不跟人说话,老师甚至怀疑她智力有问题或有自闭症。”

  和老师沟通后,刘银增带素月到漳州市区相关机构做了检查。结果是,素月智力正常,也没有自闭症。刘银增心中的大石头放下了。他发现,素月之所以成绩差,是因为她不爱学习、不敢向老师提问。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去帮母女俩做饭、收拾屋子,为素月辅导功课和讲普通话。刘银增还传授素月一些生活技能,“这样她平时既能解决生活问题,又能帮忙照顾母亲。”

  后来,刘银增从北坂边防派出所调到100公里外的桥仔头边防派出所,平时两周才能休一次假。尽管如此,距离无法停止他的脚步。“一有空,他都会来,而且带许多东西,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洪大妈告诉记者,刘银增每次都带吃的用的来看素月,检查她学习、做家务的情况。邻居开始调侃刘银增,称他就像“爸爸”一样。伯父洪里盛说:“素月知道小刘一休假就会来看她,会算好时间,小刘快到时,就到村口等他。这几年她们母女俩的生活,基本上是小刘在负担。”

  如今,素月就读位于漳浦县杜浔镇的漳浦第四中学初二年级。懂事的她虽然还没有能力报答刘银增,但她清晰地记着有关他和她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乐于助人不是一句口号!在我很小的时候,您就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就像一座大山,为我们遮风挡雨;也似一片港湾,温馨暖人,和我的爸爸一样。长大以后,我要像您一样,做一名警察,可以抓坏人、帮穷人……总而言之,感谢您带给我的一切!”在信的结尾,素月用这样一段话来表达她对刘银增父亲节的祝福。(记者 邹挺毅 通讯员陈木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闲话端午节 漳浦赤岭畲族乡畲族当年爱包五节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