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以人为本 生态亲民
与自然山水格局相结合 彰显特色 提升品位

“溪河相连、水城相依,水绿相映”的水城景观

漳浦文庙
漳浦县城区三面环山,鹿溪穿城而过,自然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创园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充分利用山水林自然资源,构筑园林城市肌理和脉络,实现“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生态格局。一方面,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恢复山体绿化,积极打造城市生态屏障,构建优美山体天际轮廓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山体自然特色,结合良好生态和植被对山体进行保护规划建设,实施了九曲岭山体运动公园、清泉岩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城区居民健康、休闲运动、畅游郊野的便捷载体。同时,把城市水系作为园林城市的景观轴,树立“流域治理、生态治河”理念,坚持治水与建景相结合,大力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溪河相连、水城相依,水绿相映”的水城景观。
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漳浦县是一座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全县共有文物169处。创园中,我们注重历史文化挖掘和传承,创出独特“漳浦个性”和“漳浦味道”。以文庙、旧县衙、蔡新府、城隍庙等6个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为核心,再现漳浦千年文化古韵。依托威惠庙、蔡新故居规划实施元光文化产业园、两代帝师文化广场、延续城市文脉,保留了城市记忆。注重将众多“无形”漳浦文化元素融入“有形”的园林绿化中,西湖公园、道周公园既有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又有现代园林清新,成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园林精品。同时,组织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制定《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全县763株古树名木逐一建档,挂牌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率达100%。
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
秉承“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提高铺装透水率等措施,提升园林绿化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排水功能。如:利用南门溪、西湖排水渠和鹿溪相连接原始地形地貌建设了下沉式江滨湿地公园,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雨天吸水、蓄水、净水,旱天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与宜居环境建设相结合
以创园为契机,大力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先后投资10多亿元,高标准新建改造金浦大道、龙湖大道等20多条城市道路,县城主次干道基本实现“白改黑、上改下”,提升城市形象;投入20多亿元,相继建成实施金浦教育园区、县医院改扩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和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30多亿元实施龙湖路中段、金浦大道改造扩建工程和运动场片区、府前唐街等片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99.2万平方米,保障性建设计划完成率100%。同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工程,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通过治污减排,2014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