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80后夫妇创办陶瓷工作室 有粉丝来“追捧”
80后夫妇创办陶瓷工作室 凝心注情锻造别样的陶艺人生
对80后的王兴虎、张玲芝夫妇来说,近日可谓是喜事连连。他们“一凡窑”的紫砂壶作品《凤凰焰》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十佳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奖”,《自缚》获得第五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的银奖。
王兴虎指导学生制作陶器
作为漳浦县首家私人陶瓷工作室,“一凡窑”因此声名鹊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陶瓷爱好者的“追捧”。窑主王兴虎、张玲芝夫妇俩琴瑟和鸣、志同道合共同研究陶瓷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80后的王兴虎、张玲芝夫妇俩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因为有着对陶瓷的共同爱好,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毕业后,两人相继到漳州科技学院陶瓷专业任教。后因各种原因,漳州科技学院取消了陶瓷专业,夫妻俩经过思虑决定,妻子继续留在学校任教,丈夫王兴虎出来闯。盘陀镇是中国茶文化镇,这里又是天福集团、天福茶博物院、漳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所在地,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因此王兴虎、张玲芝夫妇决定把工作室“一凡窑”设在盘陀镇。
“一凡窑”由旧的石头房改造,夫妻俩尽量保留房子的原样,保留着闽南当地的建筑风格,内设茶室、展示厅、设计室、烧制区、生活区,功能齐全。张玲芝平时又是一个爱好花草的人,里面更是种满了芳香四溢的花草,让人俨然进入了世外桃源。对于制造陶瓷,夫妇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陶瓷要讲究艺术跟实用相结合,要贴近生活。特别是茶具,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生活节奏、不同的茶性,所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陶瓷作品,从泥土到成型的杯子,都融入设计者的心血。“你设计出来的东西,要自己先用,自己喜欢别人才会喜欢”。王兴虎、张玲芝夫妇对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只要陶烧出来的作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都会寻找问题重新烧制。正是这种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使得王兴虎、张玲芝夫妇烧制出来的作品都是那么的匠心独具。
“一凡窑”创设手工陶瓷DIY基地,吸引了本地、漳州、厦门乃至江西的学生和陶瓷爱好者前来体验陶土在手心转动的乐趣。茶陶制作主要经过揉泥、拉坯、修坯、粘结、素烧、施釉、烧制等过程,最后才成瓷。看似简单的一把壶,里面包含了几十道工艺。随着来这里进行手工DIY人数的增多,“一凡窑”的名气越来越大,王兴虎、张玲芝也越来越忙,他们的机器也从一台增加到十几台。让茶陶走进千家万户,以手工制作的温度带给更多人生活的温暖与感动,是王兴虎夫妇开办“一凡窑”茶陶工作室的初衷。
王兴虎、张玲芝夫妇俩互称老师,亦师亦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平日里丈夫负责实践,妻子主攻理论,从设计到烧制过程中的釉质再到最后的烧成率,两人共同探讨,分工合作。他们用自己儿子的名字“一凡”来为窑口命名,希望能够子承父业,把中国的手工陶业一代代传承下去。漳浦是“中国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王兴虎、张玲芝夫妇希望能把更多的漳浦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宣传漳浦尽绵薄之力。(林惠卿蔡松君严峥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