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枇杷膏甜中带酸 《本草纲目》记载能润五脏
今年5月份在山东济南的漳州味展销洽谈会上,云霄枇杷膏展区前人潮涌动,济南市民和各地采购商争先恐后品尝,“真润喉啊!”“口感真好!”现场叫好声连连。
因为工作关系,来到云霄这个“中国枇杷之乡”,最早接触到的水果自然是枇杷。来云霄之前,提起枇杷,嘴里不觉泛酸,因为在老家,枇杷是酸的,个头小小的。然而在吃了第一口云霄枇杷之后,那种甜中带酸,酸中带甜,鲜嫩多汁的口感瞬间刷新了我多年来对枇杷的偏见,我深刻体会到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真谛,云霄特有的地理条件让云霄枇杷分外的甜。
《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它全身是宝,枇杷叶和果肉可入药,枇杷花可制茶,枇杷鲜果可用于制作蜜饯、枇杷罐头、枇杷膏。云霄枇杷膏的推广始于药用。据《云霄县志》记载:“1962年,(县医药公司)收购40~50吨枇杷叶,根据中医配方生产川贝枇杷露止咳糖浆和枇杷膏。1963年医药公司制药厂根据地产枇杷叶、桔梗、薄荷,加上川贝、杏仁和白糖等原料,生产100毫升枇杷露13980瓶,500毫升260瓶……”随着时间的推移,枇杷膏在止咳润肺、化痰和胃等方面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许多枇杷种植户对枇杷鲜果进行深加工,制成枇杷膏,既延长了一年一季的枇杷鲜果的“寿命”,又能创收并延长枇杷产品的产业链,枇杷膏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中。
在云霄待久了,有时到朋友家闲坐,对方得知你咳嗽未愈,或者闲谈中提及人火气大,他们便会随手从家里取出枇杷膏,舀一汤匙棕色浓稠的膏状物到杯子里,用温开水泡开,叫你喝掉。不像药那般苦得难以下咽,化开了的枇杷膏喝起来甜甜的,酸酸的,非常好喝,而且药效着实不错。炎炎夏日,冰镇枇杷膏更是解暑良方。心血来潮时,我还将它涂抹在面包上,当成果酱食用,别有一番风味。在云霄人的心中,枇杷膏是居家必备之品。
枇杷膏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却不复杂。传统的枇杷膏制法,选用成熟的枇杷,削去头尾,去皮去核,按照一斤枇杷一斤糖的配比,在大锅里不断地搅拌,先用大火熬制一个小时,改用中火熬制一个小时,在第三个小时改为小火,同时按照10斤枇杷1两川贝的比例加入川贝,待枇杷膏变成棕色时,便大功告成。但在整个熬制过程中,都需要人们不停地搅拌,以防糊锅。自制枇杷膏成为云霄妇女的一项看家本领。
尽管枇杷膏制作工艺不复杂,但是却耗时耗工。专门制作枇杷膏的手工作坊便应运而生。张姓企业家便是其中一位。2005年,他雇用了四五个工人,开始小规模生产,每年销售额达四五十万元。看到枇杷膏势头一片大好,2011年,张总开始创办了公司,引进先进设备,改良传统制法的局限与不足,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采用机器化生产,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做出来的枇杷膏口感更好了。
新式枇杷膏做法,同样选用成熟鲜果,将枇杷洗净之后,去头去尾去核,连皮一起放到压汁分渣机里压汁。然后将果汁放入双层不锈钢锅中,引入高炉蒸汽浓缩熬制。与传统制法无异,三小时里大中小火变化,但是将放糖的时间改为第二个小时,枇杷与糖的配比由原来的1:1降为1:0.8。因为熬制的过程中撇除了果渣,熬制出来的枇杷膏入口即化。 为了迎合不喜甜的消费者的需求,张总还大胆创新,多方尝试,在枇杷膏的熬制过程中,将话梅水加入其中,做出来的咸酸甜口味的枇杷膏更是独具特色。
而今,枇杷膏在云霄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每年用于熬制枇杷膏的枇杷约为1500吨,枇杷膏生产企业在云霄就有二三十家。
访亲探友,有朋自远方来,拎一提枇杷膏当作伴手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习惯。(郑柏玲 文/图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