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小溪:绿色循环 激活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引擎”
生猪养殖粪污经集中处置,变成蜜柚有机肥;以往零散的种养环节经系统整合,形成“互为源头、互为终端”的生态循环链……近日,记者走进平和县小溪镇金光村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探访该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生态改善、农业增效、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资源化利用
打通“粪—沼—果”生态链
作为平和琯溪蜜柚核心产区,小溪镇生猪养殖规模可观。以往种养分离带来的环境压力与发展矛盾,是一道现实难题。
“我们坚持系统思维,以市县绿色发展部署为指引,着力破解种养业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困局。”小溪镇党委书记赖文尧表示,镇里整合养殖、种植、加工等环节优势,科学布局项目,推动资源化利用与多产业协同,旨在实现“原料吃干榨尽、废料充分消纳、产品降本增值”。
目前,一个覆盖11家规模养殖场(存栏1.8万头)、3000亩蜜柚果园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已在小溪镇金光村加速成型,初步形成多产业融合的绿色新业态。
“过去粪污处理最头疼,自建沼气池容量有限、维护费心。现在接入统一处置中心,难题交给专业团队,我们更能专注于养殖主业。”金光新兴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国平说。
“变废为宝”的沼肥通过管网直供周边蜜柚园。种植大户张汉民介绍:“今年果园接入管网,用上沼液肥,手机一点就能智能喷洒,省时省力。化肥用量从每亩300多斤降到不足百斤,土壤更疏松,果子品相、甜度都提高了。”这一转变在减污的同时,也提升了果品品质、降低了成本。
产业园还配套种植巨菌草,形成“草—猪—粪”次级循环,并利用狐尾藻消纳带净化水质,构建多层次闭环生态屏障。
多元化运营
激发内生动力促共赢
如何实现循环系统可持续运营?小溪镇探索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收益的新路径。
金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国忠表示:“村里以土地入股,收取租金和分红,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村集体增收。”
据小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何志发介绍,产业园创新采用“协会+公司+村委会”模式,共同成立长利生态农业公司,统一运营粪污处理中心和灌溉系统。公司向养殖场收取约15元/吨处理费,向果农提供20元/吨沼液服务,利润按股分红,通过“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保障长效运行。
在种养循环基础上,小溪镇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产业园引进了中宝食品、福熠食品、国翔航空等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3000余亩(涉及320农户),建设智慧科技农业基地、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和生态果园基地。
国翔航空无人机植保服务站的设立,推广了无人机飞防、智能喷灌等先进技术;与高校的合作,则为土壤改良、生态种植注入了科技动能。同时,依托邻近食品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园为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蜜柚和肉制品加工原料,推动了中宝食品10万吨柚子饮品、臻夫子食品增资扩产等下游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形成了“供—研—产—销”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
“产业园的初步成功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循环农业的信心。目前我们正在建造尾水处理池,采用活性炭和狐尾藻等生态方法进行截污过滤,集中处理产业园内产生的灌溉尾水。下一步将总结推广金光经验,引导更多养殖场参与粪污处置,扩大资源化利用覆盖面,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长效机制,让‘废弃物’真正成为‘新资源’,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振兴注入绿色动能。”赖文尧表示。
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黄婉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