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网红村书记”直播卖柚子
“平和是‘中国柚都’,红肉蜜柚就源自我们厝丘村。我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义务帮大家卖柚子——绝对正宗,不好吃不要钱!”10月17日晚8点,妆发整齐、灯光到位,身穿白衬衫的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党支部书记蔡伟河,郑重别上党员徽章,走到摆满蜜柚的展台前开播。近一个月来,他已帮果农卖出红柚50多万斤。

蔡伟河在直播卖红柚
首场直播卖出326单近2万元
平和琯溪蜜柚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于小溪镇西林村。20世纪80年代开始,平和县将蜜柚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之誉,彼时所有的蜜柚均为白肉蜜柚。
1998年,距西林村数公里的厝丘村,一户果农在自家果园偶然发现一颗自然裂开的柚子——果肉不是白色,而是红色。他当即从母树采下成熟芽穗,嫁接培育出第一代红肉蜜柚。随后,经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多年科研选育,正式认定其为“红肉蜜柚”,厝丘村也因此被确认为红肉蜜柚的发源地。
由于新品种红肉蜜柚深受市场的喜爱,随后,许多果农纷纷通过嫁接的方式改种红肉蜜柚。
“全村蜜柚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2万多吨。”蔡伟河说,他走上助农之路,源于2023年的一场滞销危机。
当年秋天,厝丘村蜜柚丰收,市场价格却持续走低。眼看金黄的柚子快要烂在树上,果农们夜不能寐。看到大家愁容满面,蔡伟河下定决心寻找出路。一次县里开会,他听说邻村靠直播打开了销路,这让他灵光一闪:“厝丘蜜柚品质好,又是红肉蜜柚发源地,说不定直播真能成!”
蔡伟河在县农业农村局电商培训老师的指导下,从零摸索直播技巧,白天练话术、找镜头感,晚上对着镜子调整表情姿态,连吃饭时都在观摩其他农产品主播的风格。
为增强真实感,他特意把直播间设在柚园里,还翻出家里的旧胶鞋。“穿上胶鞋往那一站,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是种柚子的,心里踏实。”蔡伟河说。
2023年9月,蔡伟河的首场蜜柚直播正式开始。镜头前,他站在果实累累的柚树下,手持测糖仪,一边取样测甜度,一边用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热情介绍:“家人们看,我们厝丘蜜柚喝的是山泉水,不打药,现在测甜度——14.5度!放心吃!”他随即现场剥开一颗柚子,露出晶莹饱满的果肉:“瞧这水分、这颗粒,一口下去满嘴甜!”
评论区不断刷出“看着就新鲜”“书记太实在了”,订单也随之涌来。首场直播结束,蔡伟河嗓子哑了,却卖出了326单近2万元。
首战告捷,蔡伟河越做越有劲。他根据观众反馈不断调整内容:有人问储存方法,他就拍视频演示“报纸包裹+通风存放”;有人担心坏果,他承诺“坏果包赔、售后无忧”;他还特意设置“助农专区”,带困难户一起出镜,讲述他们种柚的故事。慢慢地,在网络平台上,蔡伟河成为粉丝数万的“网红村书记”。
“最高兴的是厝丘蜜柚被大家认可”
近年来,平和县持续推进花山溪流域治理,包括退果还耕、化肥减量化行动、水土流失治理,从根本上减少对花山溪水源的污染。“得益于花山溪流域治理,数据显示,通过生态种植改造,全镇蜜柚优质果率从50%提升至65%,果园土壤pH值提高0.3,今年的蜜柚比往年更甜更好吃。”小溪镇党委书记赖文尧说。
今年收获季一到,蔡伟河就推掉晚间应酬,全身心投入直播。
“红心蜜柚更甜,白肉柚子香气足,黄心柚口感脆,大家按喜好选……我们本地都挑小果,小果更甜……遇到干水、烂果或重量不足,我们包赔……”直播中,他不厌其烦地讲解各品种蜜柚特点,尽力打消观众顾虑。
从9月20日起至今一个多月以来,蔡伟河每晚持续直播4至5小时,不仅要讲解,还要“吃播”——应粉丝要求现场试吃,用表情传递柚子的香甜。为了让观众直观感受蜜柚品质,他平均每天要吃两颗柚子。
直播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但抱着“能多卖一单是一单”的信念,蔡伟河始终精神饱满。他紧盯在线人数与成交数据,不断调整话术、回应评论,大脑高速运转。站累了,只能休息几分钟;饿了,就对着镜头匆匆吃几口泡面。
付出终有回报。蔡伟河的直播间成绩一路攀升:从9月20日开播的700多单,到10月4日至5日最高突破8000单,日常也保持在7000单以上,在线观看人数屡破千人,即便过了零点仍有数百人坚守。截至目前,他已帮果农卖出红柚50多万斤。
“最让我高兴的是整个厝丘村蜜柚产业被大家认可。”蔡伟河笑着说。
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刘文凯 通讯员 曾慧斌 林杨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