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平和 > 平和新闻 > 正文

平和县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 为发展擦亮绿的底色

2016-01-12 09:17 来源:闽南日报 0

  生态柚园“果”更香

  说起平和,就不能不提蜜柚。

  “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上不作为,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平和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共为。

  近年来,平和县致力于有机、绿色、生态、生物技术的方向发展蜜柚产业,提出“稳面积、提品质、深加工”新思路,走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源头管控,保护山林。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四严禁四追究一奖励”,开展林业大整治行动,严禁毁林种柚,鼓励退果还林,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品种升级,增产增收。平和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蜜柚精品生产,推广高优新品种。通过高接换种技术示范推广,发展红肉蜜柚、红绵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等特色品种,对接培育紫皮黄肉等早熟、晚熟新品种,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发展,不断优化蜜柚品种结构。

  产业链延伸,优化健康发展。平和琯溪蜜柚产业发展正向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升,研发成功的果皮蜜饯、果汁、沐浴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近50个,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过去成绩斐然,未来亦信心满怀。对于新阶段的蜜柚种植,平和县提出了走“建设生态柚园”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柚园”将在山顶、山腰、山脚要有其他树种的保护带,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鼓励农户施用有机肥,引导果农、茶农科学种植,采取现代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平和还在做活“农”文章,深化农业旅游上下功夫。平和已成功打造柚海中“布达拉宫”的成功模式,观音山生态公园等。眼下,平和正在着力以琯溪蜜柚原产地、万亩示范基地为核心,建设福建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初步设想有‘一园、八谷、一平台’。集成并串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集“柚”为主题、特色彰显的新型生态农业、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农业休闲、绿色商务等为一体。”平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武平说,“这将是今后平和柚子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平和的绿色经济。”

  林下经济“价”更高

  深冬的平和,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乡野清新。

  平和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和全县林地总面积270.8万亩,全市居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70.68%,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平和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和县委、县政府始终紧绷着这根弦。

  “真没想到,不开荒也能有收成,可以把药种到树上去,森林竟有这般开发潜力,”长乐乡乐北村村民陈振金说。

  冬日暖阳照在山头上,山林显得格外葱茏。鸟鸣声声,树冠上嫩枝摇曳,几丛火红的山花十分抢眼。记者来到平和三平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顺着林间小径,眼前地面上一筐挨着一筐,树与树之间星罗棋布地吊满篮子,连树干上都分段扎上“腰带”,从地面到空中再到树干密密麻麻的全是铁皮石斛,这片500多亩生态林如今是平和重要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光是种植与养殖,还可以与旅游结合开发,变成养生基地,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平和县绿化办副主任黄朝阳说,当前,基地将以此模式,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立体种植、立体养殖、观光休闲、养生体验为一体现代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平和县始终坚持以“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主要以林下种植中草药材、林下养殖禽畜、森林旅游等发展模式,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县完成林下经济涉及林地面积 55319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1.6%,主要收入为铁皮石斛、金线莲、虎尾轮、鸡、鸭、兔等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及森林旅游,2015年全县林下种养殖经济总产值达 14.3亿元。

  “在推进生态建设进程中,平和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以蜜柚与奇兰茶为代表的农产品文化,以林语堂、周碧初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平祖师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灵通山、大芹山、太极峰为代表的名山文化,以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海丝申遗点为代表的克拉克瓷文化等等,平和在深度挖掘这些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必然带动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但这种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为关键。让文化为山水代言,让山水为文化增辉”中共平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武平说,与文化融合的大生态正成为平和另一增长极。

  “绿色、生态、有机”的主旋律已经奏响,平和将谱写出绿色生态建设的新乐章。(记者 陈小玲 吴明晖 陈晓云 通讯员 黄水成

  绿色生态 已在路上

  西溪泛舟闻柚香,森林人家品茶道。走进平和,瞧见的是满山的“绿”,遇见的是河溪的“美”。

  绿色,是平和固有的底色。发展,是平和不变的主题。绿色发展,是平和儿女共同的梦想与期待。

  肩负使命,先行先试。山水美景与生态理念的交融,最终绘就这满城的“绿”。近年来,平和县围绕建设“生态平和”目标,坚持走生态建设投入优先之路,坚持走绿色产业富民兴县之路,坚持走环境保护源头管控之路,坚持走富美平和城乡共建之路,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和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城乡建设上,平和县围绕建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名城”大格局,全力建设“大美”县城、“和美”乡镇、“优美”村庄。绿色发展,正逐渐让平和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平和县依托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茶园、生态柚园、林下有机种植、观光农业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使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做到绿色与经济齐飞,生态共发展一色。

  绿色生态,已在路上。平和精彩,正在演绎。 (记者 陈晓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平和霞寨镇警方悬赏征求线索 一摩托车撞人重伤逃逸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