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籍传奇战士李林:从华侨学生成为抗日民族女英雄
李林(上排左一)就读上海爱国女中时的合影(图由李林的侄女李舟玲提供)
“这是我们的女英雄”
李林曾在印尼泗水生活了十年。刘若贤介绍,她曾回忆:“那时候,我只带回来了一个深刻永不磨灭的印象,那是:荷兰人对于爪哇人专制的统治与残酷的压迫和中国人在那里的不自由。”所以,他认为李林在印尼时,就有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思想。
李林回国后曾在龙海石码读私塾。从1930年秋至1933年12月,她先后入读华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幼稚师范、集美女子初级中学。三年里,东北沦陷,上海受侵略,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时,陈嘉庚从新加坡打来电报:“时至今日任何人皆应抱牺牲精神以与暴日抗!”这就有了李林“余誓以至诚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义勇队,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准备对日作战,为国牺牲,如有二心,天人共戮,此誓!”的宣誓。这时候的她已表现出满腔爱国热情,还带领同学到车站码头检查烧毁日货、下乡宣传抗日。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杀倭寇誓不休!”在上海爱国女中时,她写了作文《读<木兰辞>有感》,在其中表明了这样的爱国理想。这两句话成了她后来抗日人生的真实写照。据介绍,1934年春至1936年12月,她先后入读浙江省杭州女子高级中学、上海爱国女中高中部、北平私立民国学院政治系。
1936年12月下旬,她投笔从戎,赴山西前线参加抗日斗争,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称赞说:“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回国华侨大学生,来自大城市,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本鬼子打仗,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呀!”
李林主要生平经历(图由李林的侄女李舟玲提供)
用最后一颗子弹殉国
1940年4月25日,日军发动对晋绥边区第9次围剿。26日,李林的骑兵队被敌人重重围困,见到战友接连牺牲,身负重伤的她一手拿驳壳枪,一手拿小手枪,同时射击敌人,最后只剩下小手枪里的一颗子弹。她坚决不当俘虏,用剩下的那颗子弹打进自己的头部,殉国。
李林牺牲后,一日本士兵还用刺刀残害她的遗体。日军指挥官认出李林就是他们悬赏五千大洋要取首级的“女八路”,便扇了那位士兵两巴掌。这位指挥官命士兵们向她行军礼,还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盖在李林身上。
“李林的鞋子、血衣以及日本军大衣三个物件,还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漳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林靖华介绍说。
李林是位民族女英雄。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陪同来访的法国蓬皮杜总统时,谈到两国各有一个民族女英雄——法国15世纪反抗英国侵略战争的贞德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林。现在,在雁北大地矗立着李林园、李林博物馆、李林铜雕像等,特别是在山西朔州,李林深受老百姓爱戴,家户喻晓。她也将为故乡的人们所熟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