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开元寺地处芝山南麓 规模雄伟道场高僧辈出

2015-06-19 10:10 来源:闽南日报 0

  儒释交织的宝地

  历史上,开元寺长期拥有数量巨大的寺田寺产,管辖的庵院达96所。在宋代,“举漳州之产而七分之,民户居其一,而僧户居其六”。即使到了明代,其财产仍占据全州总财产的一半还强。旧志书记载:“闽自王审知以来,寺院半民家,定田为三等,择其上者以与僧,盛可知矣。”由于开元寺财大气粗,影响力大,宋代管理佛教事务的僧纲司就设在开元寺内。

  开元寺盘据风水宝地,并且坐拥海量的财产,信众遍布士农工商。这样的情形,令宋代知州朱熹及历代秉承朱子理学的地方官员与儒生等大为担忧和不安。朱熹知漳时,发布多道移风易俗的政令,关闭以礼佛为名的私自聚众场所,禁止40岁以下的女子出家为尼。这一系列措施,目标明确,直指僧堂,大刀阔斧地切断僧俗之间似是而非的联系。闽南地区盛传朱文公与开元寺恶僧斗法的民间故事,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宋代知州朱熹及历代秉承朱子理学的地方官员与既得寺院利益的僧人之间的较量,一如既往地进行,芝山上的书院与寺庙成犬牙交错状此消彼长。

  宋末,开元寺毁于战火,唐明皇铜像及宝物失踪,御书经卷化为灰烬。元元贞中(1295—1297)重建开元寺时,将西湖畔的净慧寺(罗汉院)并入,取名“开元净慧万岁禅寺”。此时的寺产为苗米1550石。

  明洪武年间,朝廷大量消减佛寺道观,拼的拼,裁的裁,漳州众多寺院被取消,只保留开元、法济、净众、龙山、南山五座寺院,合称“五禅”,开元寺以其雄厚资质,居“五禅”之冠。当年在开元寺山门立“紫芝峰”石匾。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李世贤部攻占漳州,郡城及属县官署寺庙几乎全被战火焚毁。开元寺被太平天国军队焚毁,残存石件或湮没地下,清官府随后在开元寺残址上修建试院、考棚。当年清总督左宗棠奉命围剿太平军,两度驻扎漳州,当地官员请其题写柱联。其联句云:“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土;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瘴海班师。”

  光绪三年,知府沈定均增建外棚。清末朝廷废科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试院改为漳州府中学堂,由此,漳州第一所新式学校在芝山诞生了。

  民国时期,遗址改建成为兵营,后又为驻闽绥靖公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清新福建花样漳州 推进“五景”建设提升旅游品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