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制造”迈向2020 龙头带动产业转型助力优化升级
龙头带动 引领“漳州制造”由大转强
回望漳州工业发展的轨迹,如今的漳州已经初步建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的现象。
“大而不强”,如何破解?工业工作抓重点,重点抓项目,项目抓龙头。一段时间以来,漳州把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摆在突出位置,引建产业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壮大总量,打造产业优势,推动“漳州制造”逐步实现由大转强。
“龙头带动”,延伸补齐产业链条。我市在原有“4+4”产业发展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石化、食品、机械装备、钢铁、电子信息、建材、造纸、汽车汽配、生物医药九个重点制造业产业。同时以产业强链、增链、补链为手段,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转化,构筑分工明确、关联紧密的特色产业集群。漳州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100强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关键龙头项目,填平补齐产业链缺失。去年全市共对接民企项目212项,总投资1014.38亿元。多方合力,成效明显。2014年,九大重点产业实现产值349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7.5%。其中食品产业产值超千亿、达到1030亿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三宝特钢、福欣不锈钢为龙头的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薄板压延加工产能和管材产能占到全省的60%以上,规模企业81家,产值超300亿元。以万利达集团、灿坤实业为龙头的小家电行业持续领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43家,产值超100亿元。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主要生产经营风力发电成套设备、特种结构及其零部件,下一步将建设1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龙头带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漳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强强联手、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力促属地内骨干企业转为省、市级产业龙头,
全力打造工业“航母”。重点推动PX、PTA、三宝钢铁、正兴集团、福欣特钢、联盛纸业等产值超50亿元大项目(其中PX、三宝钢铁、正兴集团产值超百亿),以及海顺德特种油等后续大项目加快投产。福欣特殊钢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3.3亿美元,将建设一条国际最先进的年产55万吨节镍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受其带动,漳州将跃之成为东南沿海最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之一。一个个龙头项目的落地生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提速。2014年,全市50家去年产值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增长45%,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33%;34家省、市级工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90亿元,增长60%,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25%。
“龙头带动”,着力突破重点区域。我市积极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布局于古雷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四大经济增长极区域内。古雷开发区去年实施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28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93亿元。今年,再安排实施石化产业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31个,合计投资200亿元。目前,在强力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排查、整改工作的同时,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步伐不停、力度不减。位于云霄县列屿湾的漳州核电项目及先行配套建设计划总投资千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规划投资600多亿元,建设4台机组,今年内将力争取得正式“开工令”,到2020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目前先行配套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产业转型 助力“漳州制造”优化升级
盛夏,走入位于台商投资区的福贞金属制品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一条条自动生产线让人惊叹不已,从产品的分条、涂布到印刷、制罐,几乎每一步都是在机器操作和电脑控制下实现的。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企业创办于1993年,2010年公司增资3.5亿元;2014年,公司再次增资2亿元,引进德国、美国、英国先进的二片罐生产技术,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3亿元。产品除销售国内饮料、食品罐头企业以外,也销往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企业成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拓展先锋。
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加速工业跨越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助力“漳州制造”优化升级,提高“漳州智造”水平。2014年3月21日,漳州出台《关于加快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十条措施》,提升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漳州制造的质量和竞争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技术进步是重要支撑。在《关于加速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我市进一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猛狮新能源汽车动力铝电池项目,核心部件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技术。正兴铝车轮项目的投建,标志着正兴集团从传统钢制车轮向高科技的铝车轮转型迈出重要一步。截至目前,我市共征集上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9个,项目总研发投资13.3亿元,涉及食品、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等多个产业。建立市技改项目月报制度,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动态管理和滚动机制,重点抓好市级储备库项目的管理、跟踪和推进,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提升一批。去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451亿元,比增19.7%,比重占工业投资的53%。其中推动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83个,总投资101.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9亿元。
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是主攻方向。我市《实施意见》鼓动企业节能减耗,加快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东陶TOTO洁具项目重视噪声及粉尘治理,把球磨车间建于地下,采用隔音墙、消声器等手段阻隔,环保效果较好。百威英博雪津啤酒项目投资1750万元建造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冷凝水回收技术和二氧化碳回收净化系统。旗滨集团拟新增投资10亿元,建设绿色节能玻璃深加工、研发中心等项目,采用德国、意大利、芬兰、美国等国外先进技术,以优质伏法玻璃为原片,可年产绿色节能玻璃19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吸附相关化工、铝合金、贵金属、精密机械电子魔轮等行业。
产业转型,“两化”融合不断深化。我市《实施意见》制定奖励政策,推动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水平。老牌高新技术企业万利达集团以“互联网+制造”为切入点,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物联网、车联网战略,创建集科研中心、孵化中心、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产业园,有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公司已在南靖建成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生产线,年产600万台平板电脑和600万台智能手机。2014年,集团公司实现产值70亿元,出口达8亿美元。老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要素保障 护航“漳州制造”一路前行
《中国制造2025》指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在漳州,有力的要素保障护航“漳州制造”一路前行。各级各部门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着力突破融资、审批、用地、用海、用电等瓶颈,为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深感东山干部的热情与诚意,所以决定安家落户东山,取名‘安东’!”近日,福建安东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生满怀感激地说。
今年1月,吴先生在东山县和铜陵镇领导的陪同下对全岛进行实地考察,非常满意当地的软硬环境,便萌生了在此投资兴业的愿望。此后,开发区及铜陵镇采取保姆式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在几十天内办理各种前期手续并注册“福建安东实业有限公司”。不久,总投资2亿元安东实业项目迅速落户东山,并于4月底开工。
如此的事例,在漳州不胜牧举。
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我市深入开展“三比一看”活动,强化问题导向,实行市领导挂钩帮扶重点工业企业责任制和“市长每月一督查、分管副市长每半月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市领导钩挂产值超10亿元的53家重点工业企业,做到有的放矢,明确主攻方向。实行干部挂钩规模工业企业制度,关心企业、服务企业,帮助解决问题,力促规模企业数量和效益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9-12月,我市领导干部深入企业386次,解决各类问题173个。
政策“不睡觉”,落实促成效——一方面,我市及时出台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培育扶持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协同发展、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给予企业更多“干货”支持。另一方面,开展惠企政策“集中宣传、促进落实”活动,组织市直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进行“点对点”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对接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开展政银企对接,破解企业融资问题——漳州及时了解企业所急所需,全面摸排企业资金需求,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摆脱困境。去年成功推动78家龙头企业与银行机构对接,获得新增授信44.26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服务,从2013年8月至去年12月底,累计发放244笔30.5亿元、惠及企业近100家。一家一家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共发放应急周转金12.67亿元,惠及40家企业。
政府支持、政策给力、要素保障为工业提速发展创造条件。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分别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8家和30家,均位居全省第一。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309.5%,比全省高出44.4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6.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龙文:凝心聚力促发展 持续发力正当时
在“三比一看”的比学赶超氛围中,龙文区以项目为抓手、以生态为重点、以民生为根本,使项目更快落地、市场更为广阔、服务更加暖心。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5亿元,增长12.5%;规模工业总产值212.1亿元,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6亿元,增长23.1%。有3个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三。
漳浦:高奏工业强县进行曲
2015年,漳浦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比一看”“三个年”等活动,确定“四大重点区域、八项重点工作”,认真整合工业园区,发展“飞地工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1至4月,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增长28.2%;公共财政总收入7.26亿元,增长9.2%。
云霄:“三比一看”保增长 “四业”并举促发展
火红五月,云霄各地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处处涌动比学赶超热潮。该县正紧盯“脱贫致富、强县富民”目标,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狠抓“三个年”活动载体,开展“三比一看”活动,工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现代农业“四业”并举,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奏响发展最强音。
东山:在谷文昌精神引领下 建设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
今年来,东山县积极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三比一看”要求。全县干部争当“四有”干部,“比落地”各种项目一盘棋、“比促销”国内国外两市场、“比服务”下移前移促发展,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重大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在环东山岛经济区域发展大局中,生态旅游海岛建设呈现出生态优美、城乡宜居、产业繁荣、文化先进、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诏安:落实“三比一看” 奋力赶超崛起
今年来,诏安县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县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开展“三比一看”活动为抓手,深入一线“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县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第一季度,全县GDP完成29.93亿元,增长10%,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幅排在全市第五名,6项指标超时序进度,4项指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记者 陈晓云 通讯员 章经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