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掏钱吗?同学会兴设基金 有人欢喜有人愁
论坛焦点 同学基金会,你愿意掏钱吗?
民政局人士称,不具备法人地位,资金使用应尊重捐款人意愿
闽南网5月8日讯 这几天,“同学基金会”在漳州小鱼网成为热词。有人不禁要问,什么是“同学基金会”?
随着同学会风潮的席卷,常见的聚餐、K歌、叙旧等联络形式,已不能满足所需。一种新模式开始在各个初高中同学会流行——在同学中募集资金,用作同学间红白喜事的统一支出,或同学间借贷。取之于同学,用之于同学,这样的资金被大家称为“同学基金”。
不过,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基金会,并愿意为之掏钱?来听听大家怎么说。
【观点台】
同学会兴设基金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个五一小长假,网友“大还丹”参加了一场初中同学会。一开始很开心,“相当一部分人真的是20年没见过了,来一场这样的聚会,气氛很不错。”可就在回来的路上,组织者抛出了组织同学基金会的提议,并从混得最好的几位同学中开始问捐。
“500元起步,一个一个记录,有点强捐的感觉。”大部分人报了个保底的数值,网友“大还丹”也报了个不多不少的平均值,可回家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大还丹”在贴中称,按组织者的意思,这些资金将用于班级成员的红白喜事,如直系亲属去世、住院、开店、儿女结婚等,以班级的名义送红包或花篮。平常闲置的钱可以供内部人员借贷,月息1分半。
此贴在漳州小鱼网一开,众网友纷纷加入说出自己的遭遇和看法。原来,在一些已经事业有成、家庭稳固的同学中,同学会设“基金”的做法已经开始盛行。只不过,一些人虽然把钱交了,心里却另有想法。而海都邦邦就此采访了几位同学会的组织者,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考虑。
正方
上班族张小姐:去年,一个初中同学因病去世,留下一个8岁的儿子给年迈的父母。看到这,我就很想帮一把,也希望将更多的同学号召起来。可临时收钱很麻烦,要是有个已建的基金会,及时对家属表示慰问就好了。至今,我还在为筹建同学基金会出谋献策。
97届初中毕业的吴先生:同学每年聚会一两次,每次收钱都很麻烦,去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同学基金会。由专人负责管理,一人管卡,一人管密码,主要用于同学聚会支出等。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不妥。
反方
网友“大还丹”:同学间的情感,掺杂太多的金钱关系会变味得厉害,说个不好听的,有的人红白事多,有的少,有人就会嘀咕了。还有借贷这事儿,万一出现个借贷不还的,那个人基本就会被开除出同学会了!所以我心里是持反对态度的!我的想法是,同学有个红白喜事,微信群、QQ群通知下就行了,去不去由自己,纯粹靠私人感情。基金会搞得像摊派,就很没意思。大家都这么忙,红白事摊子铺那么大,谁有闲工夫应付呢。
网友“这个不是那个”:捐钱这种事还是自发的好吧。定额组建基金不太合适,因为不是每个人的情况都相同,也不是每个人内心的期望和意愿都相等。组建同学基金会的用心虽好,但有些画蛇添足,把金钱的地位摆得有点高了。
网友“陶式饮酒”:一个班满打满算50人,每个人500块,再加上几个大咖,基金总额不会超过5万。5万估计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一句话,小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