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苏攀故居的前世今生 桑葚失管“小姐楼”不失妍丽

2015-05-06 09:50 来源:闽南日报 0

  老家的屋,是典型的闽南民居,处在同一建筑群落的有五间、两块宅基地,还有两间半的产权存疑。祖父名下的房产,几乎占了整个建筑群落的一半份额,加上若干处果园和众多良田美池,借用阿Q的话,想来先前我家是很阔气的。这些房子,一并嵌入“同字形”建筑群落,曾经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屋前有一方公共的石埕,宽约11米,长达32米,由一条条青白相间而规整的石板铺砌而成,寻常不置一物,显得空旷而清净,这使我想起了绘画技法的“留白”。


土楼里一口叫做“凤井琼泉”的明代古井

  再来观照石埕,不经意间,竟然有了充裕的想象空间,盎然的诗意呼之欲出。有时我还会想,这一方埕子,该是屋子的延伸,屋里的喜怒哀乐直抵埕子的每一个角落,甚或酝酿成重演的氛围,引起路过的人驻足观望,抑或禁不住参与其中。然而,我更认同乡民们的识见,他们以为埕子使田野自然过渡到房屋,在慢慢踱进室内的过程中,滤去了焦躁、不快、疲惫,还有雾霾粉尘和风霜雨雪,只让美的意象和舒缓的情绪登堂入室——这,便是人们不远千里不管不顾一直往家的方向奔突的诱因之一罢!


老屋前的桑葚失管,成了“野生”的了

  来自漳州市文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则以专业的目光审视这一方埕子,他们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尚未完工的官邸。咨询再三,竟然真有人抱持相同的看法。就说大埕末端的屋墙吧,那墙角杵着的石柱,分明有雕镂的痕迹,与土坯的墙体不相称,该是其他建筑物的构件;前面菜园子、池塘岸上码着的一条条石板,长达七八米,宽约一米多,厚度达三四十厘米,三面雕凿平整,乍一看,这硕大的石板材,是费了力气从外地运载而来的,必定有大的用途。我沿着这个思路,到民间踏访,到故纸堆里查证,很快,一条条信息似在引向真相的终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微博微信散发淫秽物品赚人气 30岁男子面临公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