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陈元光曾任漳州首任刺史 乾隆追封其“开漳圣王

2015-02-26 13:05 来源:福建日报 0
陈元光,人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

  陈政路、元光路、将军路……沿着县城主干道一路行进,仿佛重走千年前开漳将士们艰苦创业的历程;途经元光小学、元光中学,孩子们的书包里藏着的乡土教材,记录着陈元光经营漳州的峥嵘岁月;登上将军山,走进将军碑林,这里镌刻有共和国将军及各界知名人士等的墨宝数百件,他们称颂与缅怀的,是1 300年前的开漳名将——陈元光。

  陈元光,穷其一生,率领84姓府兵开漳治漳,最终埋骨闽地。在此后的千百年间,陈元光身虽死,但魂未灭。在后世的顶礼膜拜中,这位功勋卓越的大将登上神坛,成为两岸共同的信仰,香火绵延,千年不衰。

  尽室南来,临危受命靖边寇

  在将军山上,立着一块御碑,碑上刻着一封唐高宗的诏书。这封诏书正是唐书中著名的《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

  绥安县,位于今福建与广东交接一带。“当时闽南地区,还处于蛮荒状态,居住着被称为蛮獠的原住民。”云霄县开漳历史博物馆馆长汤毓贤介绍说,北方战乱迫使南迁汉人进入蛮獠领地,双方为争夺生存资源时有矛盾,在唐高宗年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蛮獠啸乱。

  “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归德将军陈政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

  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入大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浙江,再由仙霞岭入闽,连克数座蛮獠盘踞的峒寨后,直抵位于今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

  在此地,由于众寡悬殊,唐军一时无法突围,加上来自中原的府兵水土不服,难以忍受“蛮獠之区,瘴疠之地”的温湿气候,许多将士染病不起。陷入困境的唐军无奈退守九龙山,上奏朝廷请求增派援兵。

  次年,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包括75岁高龄的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毅然代替儿子,将援兵带到九龙山,与陈政会合。唐军军威大振,一举突出重围。

  九龙山大捷后,唐军一路征战,连克36个蛮獠山寨。今天的漳浦县盘陀镇,还留存有一座娘仔庙。庙的主人娘慧仙,是曾与一众山寇啸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陈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瑶潜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将其招安。拔除最后一座山寨后,唐军越过蒲葵关,落脚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在此安营扎寨,取得平乱的决定性胜利。

  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继续带领陈家军开发南蛮之地。

  “陈元光认为,生产落后、民性凶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是这一带经常发生暴乱的根源。”长期从事开漳圣王文化研究的民俗专家方群达说,为保此地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于云霄。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正月初九闽南习俗拜天公 阿伯买阉鸡 “拜天公”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