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2015年漳州政府工作报告概要 提出今年预期目标

2015-02-06 09:04 来源:闽南日报 0

  回眸2014,为咱漳州点赞

  数字2014

  全市生产总值2506.4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总收入263.8亿元,增长11%;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9亿元,增长9.1%;规模工业增加值1087.4亿元,增长16.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4.8亿元,增长21.2%;外贸出口81.3亿美元,增长14.4%;

  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5亿元,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1元,增长9.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0元,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2.02%;人口自然增长率9.25%。;

  三次产业结构由15.5∶48.8∶35.7优化为14.0∶49.8∶36.2。全市生产总值2506.4亿元,增长11.3%;

  公共财政总收入263.8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9亿元,增长9.1%;

  规模工业增加值1087.4亿元,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4.8亿元,增长21.2%;

  外贸出口81.3亿美元,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5亿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1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0元,增长10.5%;

  城镇登记失业率2.02%;人口自然增长率9.25%。;三次产业结构由15.5∶48.8∶35.7优化为14.0∶49.8∶36.2。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

  全市347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3.4亿元,其中新开工153个,完成投资329.3亿元。

  积极发展网购等消费业态,加快建设电商平台,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29%。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3%和22.5%。

  外贸出口增幅比全省高7.8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9个重点产业产值3491亿元,增长19.4%。

  新增亿元企业29家,亿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3476.2亿元,增长20.3%。

  古雷列入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万利达集团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完成技改投资451亿元,增长19.7%。

  漳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家企业场外市场挂牌,敦信纸业、宏源表业在香港上市。

  本外币贷款余额1638.7亿元,增长15.4%;存款余额2096.6亿元,增长13.3%。

  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4个、设施农业2万亩。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基本建成25公里长的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示范段。

  漳州古城被列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长泰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郊野公园龙文示范段项目、长泰上蔡村村庄整治项目获得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和农村建设“双百”行动,完成胜利路等主要城区道路立面景观改造。

  新改扩建城市道路238公里,新增公交车209辆、公交线路20条,完成268公里河道清淤整治。

  重点改革实现突破

  8个方面36项重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

  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7万户。推行行政审批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率先在全省开展市级审批前置条件清理工作。

  启动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年末资产总额923亿元。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民间投资增长26.9%。

  率先在全国开展林地占补平衡改革试点。

  对外开放稳步拓展

  全年实际利用台资4.8亿美元,增长6.3%;对台出口额11.9亿美元,增长47.9%。

  在台湾设立“闽台商务股份公司”“漳州旅游服务中心”,台湾“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入驻漳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获批。

  成为第四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来漳台胞超过14.8万人次。

  全年对接“三维”项目563个,总投资7776亿元。

  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贸易额15.1亿美元,增长8.4%;实际利用东盟资金3637万美元,增长1倍。

  生态建设取得实效

  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开展水环境整治,九龙江流域漳州段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3.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3%。

  完成造林绿化1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万亩。

  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 。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

  新增医院病床位2139张、卫技人员1402名。

  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第九届老健会和第七届市农运会,新改扩建5个大型场馆和23个中小型场馆。

  芗剧《保婴记》、小说《援疆干部》获“五个一工程”奖,《绿色的青春》荣获“十大纪录片”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

  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970套,基本建成15876套,完成首批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完成超标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9.4%。

  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75件、市政协提案316件,办结率100%。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西片区商业配套“落后” 建议建设大型商业配套设施
下一条:漳州未来三天天气预报:今明出日头 腊肠晒起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