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漳缎”中式服装亮相APEC 面料华美熠熠生辉

2014-11-12 09:08 来源:漳州新闻网 1
APEC领导人的女配偶服装采用漳缎面料,袖口的纹样也是海水江崖纹。

  兴盛:或因月港而兴起

  月港(今海澄镇)位于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 (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史料记载,当时漳州产的天鹅绒、漳纱、漳缎、漳绒等,皆畅销国内外市场。

  资料显示,漳缎是在织物结构上创新了原有素绒织物,成为最具艺术特色的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结构的全真丝提花绒织物。

  陈钟辉说,在唐末时期,漳州有农户种桑树、养蚕,为此,漳州形成蚕丝的原产地,逐渐发展成了漳纱、漳缎、漳绒、漳绣等纺织产品。

  衰落:漳缎消亡漳绣仅存

  陈钟辉的解释,也同样得到了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的印证。江焕明说,如今,漳绣这种工艺还在延续,但漳缎、漳绒已经在文革期间失传了。

  那么,漳缎与漳绣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2011年,漳缎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绣也称漳州刺绣,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绣底料用真丝织品,绣线用真丝线和银金线,针法有70余种。“像丝线绣、贴布绣、金葱绣等,这是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的结合,创作出的不同风格。”陈钟辉说。


◆与漳缎齐名的漳绣目前仍在漳州有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月港衰败后,师傅们也都往有销路的地方跑,特别是往苏浙一带跑。因此,漳缎、漳纱等也逐渐没落了,特别是“文革”中,漳缎被视作封资修产物,停止生产,漳州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目前,只遗留下漳绣一枝独秀。

  遗憾:漳州没找到现存遗迹

  江苏苏州丝绸博物馆的聂开伟曾撰文道,漳缎是在康熙初期而大盛的,艺术形式因时代变化而变化。花纹图案为清地团花、龙凤一类,在风格上结合了南京云锦的花纹图案,创造出一种质地贡缎地子,使云锦纹理的缎地绒花具有独特风格,这种丝绒织物深受康熙的赞赏,导致了漳缎的官方督造,民间不得私自出售。

  近10多年来,漳缎在苏州一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9年,漳缎列入苏州市级“非遗”名录,2011年,又列为江苏省级“非遗”。

  而作为起源地的漳州,却是早已绝迹,全城找不到一块漳缎了。

  漳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林登山表示,目前,也只有故宫博物院有收藏漳缎,漳州目前还没有找到现存的漳缎遗迹。

  近期,他们将到江苏收集有关材料,“到底漳绒、漳缎是怎么流传到江浙一带的,当时的工艺怎么就在漳州灭绝,漳缎通过月港销往了哪里,怎么又在江浙一带兴起,这一系列问题,现在还在考证”。

  漳缎

  漳缎是古代汉民族绒类织物的代表作,始于明末清初福建漳州,由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交织而成,在织物结构上创新了原有素绒织物,成为最具艺术特色的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结构的全真丝提花绒织物。

  在工艺技术上极为精湛,制作漳缎使用的提花绒织机,是中国古代花楼机中机械功能最为完善、机构最为合理、技术工艺最为成熟的一种,并一直传承至今。(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牛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落户芗城区漳响路
下一条:漳州未来三天有冷空气来临 鸡冠花开红了村边院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