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痴迷“收藏漳州”十年来无怨无悔
倾情收藏,
不计人财物力
老人说在收藏中,每淘到宝贝,自己总是特别激动。
1908年漳州“猴年大水”的照片是冯老最钟爱的,因为照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当时漳州在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之后的满目疮痍以及灾后自救。这组照片总共45张。黑白光影折射出100多年前大水过后的破落街景,照片还拍摄到了那个时期漳州的地标建筑八卦楼。那时候的暴风雨将八卦楼削去了一角,就连塔顶的葫芦也歪了。而如今八卦楼跟历史本来面貌也稍有出入,真正的历史面貌也只能在这些老照片中,方才得以一窥究竟。“这组照片来得特别偶然,也特别珍贵。”冯水国说,2003年,有一个收破烂的上门,将四大袋旧照片卖给他,他整理后发现,里面这近800张的老照片里,竟然还有反映光绪34年(1908年)漳州这场历史上最大洪水的照片。此外,还有1960年漳州大洪水的照片,解放后群众修防洪堤的照片。
走入老人位于漳州教师新村里的一套74平方米的小居室里,之间墙壁两侧密密麻麻都是书柜。而在这套房间里最宽敞的居室——书房,就将近有40平方米。里三层、外三层全部挤满了各类图书,俨然一个小图书馆。十年来的收藏,让老人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老人说,单单图书收藏这块,就占据了自己在市区里的两处住宅。
“我退休工资大部分用在上面了。”老人说,家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支持。家里很多书柜,都是儿子“捐资”建造的。“去年,我收到了一些好照片,对方开价一万多元。儿子知道后说‘我这里钱拿去,喜欢就买过来’。”老人很欣慰,不仅仅自己的家人,不少外面的朋友,也很支持自己的工作,遇到好东西,也总是第一时间“爆料”。
复原历史,
他乐于参与
除了收藏,老人还积极帮助相关方面整理复原漳州百年来的历史。芗城区政协文史委的专家王合贵告诉笔者,这些年来,冯水国老人帮助他们整理了漳州近现代来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他特别感谢他的这种无私精神。王合贵说,就比如《上五虎》、《下五虎》、《民季拾遗·竹芦马》等这些已经失传的珍贵图书,都是老冯整理复原出来的。
现在,冯老已将自己收藏的珍贵书籍和图片等精心收藏,细心整理成册,并自费影印多套赠送图书馆等相关研究部门永久保存。
老人的收藏,也引起了国内外不少人的注意,上门高价求购的人络绎不绝。“刚刚去年,我收集的那张民国期间漳州第一公园东大门的照片,就有不少广东人跑过来要高价购买,但我不卖。”冯老师说,自己收藏这些,并不是冲着经济利益的,而是想让后人知道漳州的这些历史,帮后人留住这些珍贵的资料。
老人表示,自己已和自己的家人商量好了,自己“百年”以后,就把这些东西无偿捐赠给博物馆和相关部门做研究之用。(闽南日报 杨特团 郑蔡乐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