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出了个“马蒂斯爷爷” 偶然随手雕刻哄曾孙
华安出了个“马蒂斯爷爷”
他叫邹合文,不识字,70多岁起随手雕刻,作品简洁生动、配色大胆
老人家凭着印象,加点想象,想到什么刻什么,艺术、灵感这些专业的东西,他一概不懂
闽南网7月9日讯 河南有位“梵高奶奶”,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70多岁开始涂鸦,艳丽的画面勾起了不少人的乡愁。山东的姜淑梅老太太,60岁识字,70岁学写作,一部《乱时候,穷时候》,却成了草根小民的乱穷中国史。
在漳州华安新圩镇绵治村,也有一位高龄成才的老人,76岁的邹合文。他同样不识字,三四年前偶然开始雕刻小木偶。一段木头,在他刀下,拙朴抽象,却又能一眼看出像猫、狗、人物,配色大胆。中国美协会员黄文佑说,还真有几分艺术大师马蒂斯的范儿。邹合文学艺术的孙子带着他的作品走进一些艺术展,引起业界关注。有人说他是天然的艺术家,有人来给他拍短片。可他依然藏居深山,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反正想到什么刻什么,就给自己解解闷。
偶然雕刻哄曾孙 从此就喜欢上了
大山里,76岁的邹合文很少出门,他走起路来有点吃力。村里人说起他,都说他手艺好。可大家说的手艺,不是雕刻木偶,而是制作扫帚。
在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邹合文靠制作扫帚谋生。他说,早些年做这些手工活很累,但为了养家糊口,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他没读过书,不识字,后来当过兵,回老家后,就干干农活,绑绑扫帚。平时,他喜欢种些花花草草,捡些石头,摆摆造型。
如果不是偶然,邹合文也不知道自己会雕刻木偶。三四年前,他见小曾孙哭闹,便在门外捡个小木头,用砍柴刀随便刻了个小狗形状的小木偶。小孩把玩着木偶,不哭了。
之后,邹合文发现,雕刻小木偶挺有意思,“我这人以前没事就常常去跟人家聊天,话太多了有时说错被人嫌,在家刻刻木偶,不出去跟人聊天也不会无聊。”
后来,他的孙子邹志铭回老家,看到这些小木偶,觉得挺有意思,给他买了一盒雕刻刀和一套颜料。
那之后,邹合文更来劲了,天天刻小木偶,鸟、猫、狗、猪、牛、猴、人物等,刻得并不逼真,但能一眼辨认。刻好后上的颜色,也充满了想象力,邹合文喜欢给它们上一层艳丽底色后,再点缀上花草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