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南靖发现漳州最长5.6米墓碑 墓主高静吾因考官儿子旺族

2014-06-07 10:22 来源:闽南网 0
四百年前,高静吾一家因科举制度发家过程,人口一度达到2000余人。

因科举而旺族

五个儿子各有功名 家族一度达2000余人

墓碑上有“高公”“蔡氏”等字样
墓碑上有“高公”“蔡氏”等字样

  “高静吾虽然自己科举不顺,但子孙在科举和仕途上却很有一番作为。”龙海政协文史委委员洪达勇说。

  综合《海澄县志》和《闽漳际都高氏族谱》,高静吾共有五子:长子克正,会魁,进士,翰林院检讨,浙江大主考;次子克萃,海澄县学武生,六鳌所把总;三子朝彩,龙溪县学廪生,万历二十八年贡士,授通判;四子朝章,漳州府学附生;五子克夔,县学候廪生,援例入太学。

  五个儿子都有功名,很明显,父亲高静吾在教育子孙上,应该很有自己的一套。高静吾后几代人,际都高氏家族都有人获得功名。到他的曾孙辈一代,已经进入清朝顺治年间,重修大墓的高维桧、高维桢等人有的当了知县,有的成为举人。

  特别是明末清初,高克正兄弟叔侄在外任职期间,际都高氏的家族一度非常强大,人口一度达到2000余人。

  高静吾去世6年后,因为大儿子高克正任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万历皇帝追赠已去世高静吾“翰林院检讨”一职。

科举起伏之路

长子为浙江大主考 也曾因年纪轻被落榜

  据《海澄县志》记载,高克正,福建海澄县五都(今龙海浮宫镇际都村)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国史,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任浙江主考官。县志记载的高克正信息与残碑上的“翰林院检”、“主考”等信息可相互印证。

  县志和族谱记载,高克正从小天资聪颖,被称作“圣童”。八岁开始,高克正就能写文章了,刚九岁就去县学参加考试。主考官非常惊讶他的文采,但认为年纪太轻就考上,就像花开太早,容易凋谢,所以有意不录取他,只是赏给他酒食后就送他回去。等到下一届考试,高克正已经十二岁了,一参加考试就获得第一名。

  高克正从小天资较高,应该基本属实,但也是苦读出身。族谱记载,小克正时常秉烛夜读,一旁,则是高静吾陪读的身影。父子俩夜读至夜半三更,公鸡打鸣都是常事。

  族谱记载了高克正的科举之路,他是海澄县廪生,擅长五经中的易经,万历戊子科(1588年),在福建省全省考试乡试中考得第五十六名,四年后,参加全国考试会试,成为第十五名会魁,经廷试排在三甲第十四名。

  这一年,全国总共才录取进士304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岱山路铁路跨线桥10日起封闭维修 车辆绕行路线图
下一条:龙海法院昨微博直播 全省首例水污染环境诉讼案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