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保险行业服务质量调查:常见7大问题汇总
案例4
保险知识没普及
2012年11月,平和的庄先生在交通意外中车损人伤。经法院民事调解,庄先生要赔偿17338.8元给伤者,其中某财产保险公司承担14338.8元,庄先生承担3000元(伤者住院费用中非医保部分)。由于对保险条款的不理解,庄先生始终认为,这3000元也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
点评
本次调查问卷中,消费者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只有23.09%的人完全了解保险条款中“责任免除”条款的内容,61.55%的人只是部分了解,还有15.36%的人完全不了解。因此,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或是在办理理赔过程中,一定要帮助消费者弄清保单中的细则,明确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责任划分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案例5
营销人员避重就轻
东山的叶先生反映,2009年5月,他经保险业务员推荐,向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人民币3万元,期限10年。叶先生说,据该业务员介绍,这10年内利率比银行还高,10年期满本金全额退还。而事后,叶先生从朋友那得知,该险种在投保人在世前,不能领取本金,这笔款只能由儿子享受了。叶先生认为公司欺骗了他,坚决要求退保。经双方协商,该人寿保险公司退还叶先生18500元,投保还没满一个月,叶先生就亏了11500元。
点评
据消费者反映,当前保险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为促成生意,避重就轻,只强调收益不提示风险。有的甚至作出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形象。
案例6
退保手续费高
龙海市60多岁的黄女士反映,2010年,她购买了某人寿保险公司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需每年缴纳险金43700元,连续缴纳三年。
可是,2012年因资金短缺,黄女士无力承担险金,想申请退保,却被保险公司告知,只能退还已缴纳险金的50%左右。为减少经济损失,黄女士不得不采取另一种方式,向该保险公司申请贷款,继续缴纳第三年的险金。
点评
在调查中,许多消费者反映,退保费用过高,且收费标准和计算方法不明确。不但没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反而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案例7
碍于情面买保险
平和的卢先生购买了一份车险,因为是熟人介绍的,他并没有详细地看保险合同。但是,当车辆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却没当初购买时熟人所介绍的理赔额度高。
点评
调查问卷显示,52.33%的人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事推荐购买保险。许多参保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碍于情面买下保险。这种“人情保单”可能损害投保人的利益,从长远看,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也不利。(本网记者 黄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