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漳州版“三坊七巷”文川里面临拆除
这里曾是官宦人家、名商大贾的聚集地;这里的古厝有特色,宽大石埕、精美梁柱斗拱屏风、拴马石、旗杆石、古井等;这里的文物点很多,可园、魏厝、郑开禧宅第;它就是漳州版的“三坊七巷”文川里。日前,芗城区政府一纸房屋征收公告,打破文川里片区的宁静,明年春天一过,文川里或许不复存在了。
现状:小姐楼藏在幽幽深巷中
文川里,东与解放路交会,西通友爱路,南北则与南太武、互助路交会。
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推测,文川里在明清时就有了。穿梭在古朴的街巷中,完全与喧嚣闹市隔绝,有名的小姐楼仍藏匿在巷子角落,大门紧闭,吟香阁、知守斋、荷花池、假山、回廊、水榭等,只能隔墙观望了。
小姐楼系漳州现存的唯一古典园林。据《漳州文化志》记载,可园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内有思哺堂、虚受斋、锄月亭诸胜。开辟这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漳州私家园林寓所的主人为郑开禧(号云麓),他被后人誉为“闽中十大才子”之一,还曾与纪晓岚书信往来。
墙壁上,当年镌刻的郑板桥、董其昌、郑云麓书画,至今犹存。
午后时分,老人安静地坐在凳子上洗头刮脸;几位阿嬷在庙前拜拜;几辆自行车晃悠悠穿过;若不是那几张公告打破了文川里的宁静。“文川里就要拆了……”70多岁的杨阿婆缓缓地说,语气里透着无奈。
70多岁的杨阿婆从一出生就在文川里,生活了70多年的地方,很有感情,要离开,她很舍不得。
她的祖奶奶就住在这里,当时文川里有个“石桥头”,有桥,有水,船从桥底过,到新桥头去做生意。但是她的童年已经没有这些了,只记得这儿的街坊关系融洽,“谁家嫁女儿娶媳妇的,必须挨家挨户送甜糕,一块得四两,这就是小时候的零嘴吧。”
而她的孙女孙子也在这里的巷子长大,杨阿婆说,他们总在巷子里捉迷藏,“好几个孩子一起玩,这里的巷子又多,躲起来,可不好找啊。”
杨阿婆总跟孙辈讲小姐楼的故事,“他们就傻呵呵地翻墙要进小姐楼,里面的住户哪里肯答应,追着喊着要扔他们到池塘里,把他们吓得啊,呵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