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期小心恙虫叮咬 漳州近期发生多起
【提醒】
草地灌木丛
都有可能被咬
所以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生感染,在公园的草地上,也有被恙虫叮咬的可能,“像一些谈恋爱的年轻人,喜欢去灌木丛比较茂盛的地方,喜欢坐在草地上,也很容易遭遇恙虫叮咬。”郑瑞丹说。
恙螨主要栖息在草丛或灌木,所以应避免在此类环境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扎入裤腰内,减少恙螨的附着或叮咬。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驱避剂进行防护,如驱蚊灵、蚊不叮等。野外作业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螨;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可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
高烧不退有焦痂
要及时就医
郑瑞丹称,市民感染恙虫病,一般会出现发烧、头痛、关节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最典型的证据就是焦痂,“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先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疹,接着变成了水疱,水疱中央会坏死、出血,形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黑色痂皮,称为焦痂。”焦痂所在位置较难发现,病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出现多功能衰竭的状况,不过只要及时治疗就能控制住恙虫病的病情。
由于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恙螨是主要传播媒介,降低环境中鼠类和恙螨密度是控制恙虫病的重要措施,所以市民要经常清除居住地、作业场所及道路两侧的杂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湿度,使之不适于恙螨的生长繁殖。对不能除草的区域可用化学杀螨剂喷洒。
他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持续高烧不退,要及时就医,体表出现焦痂,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医生。
【声音】
恙虫病应列入传染病管理
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防治科科长许国防称,国家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共分甲、乙、丙三类,恙虫病不在此范围内。这几年龙海、南靖、诏安等地都曾出现病例,其中以诏安为多。不过由于恙虫病不在国家规定的级别内,所以就没有上报统计。
郑瑞丹认为,恙虫病是从1989年开始才不再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虽然恙虫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其具有误诊率高、严重并发症多见等特征,从近年来恙虫病流行态势来看,应该引起重视,很有必要把它重新列入上报统计范畴,建立恙虫病的疫情报告制度以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延伸】
另外三类
常见虫咬病症
解放军第175医院皮肤美容科主治医师钱江称,夏季到医院就诊的虫咬病症,除了恙虫病还有另外三类:隐翅虫皮炎、虫咬皮炎和蜂蜇伤。
钱医生介绍,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往高处飞,多出现在灌木丛及草丛边,像湖畔、江滨等较为潮湿的地方。
“它会停在人体皮肤上歇脚,一般人就一巴掌打了过去,虫子是死了,但是虫子的体液具有强酸性,皮肤就会发炎”,钱医生建议,市民千万不要去拍打停留在身体上的蛾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抖落。不然“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而虫咬皮炎多出现在孩童身上,由于孩子的皮肤比较敏感,身体内还没有形成抗体,遭遇蚊、螨、白蛉、跳蚤、臭虫等节肢动物叮咬会出现全身过敏。“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情况,野外活动尽量让小孩穿长袖,晚上睡觉的时候别忘了把蚊帐放下”。
另外一种夏季常见的虫咬疾病为蜂蜇伤,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如头面部重要部位被多数蜂蜇,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致死。所以被蜜蜂蜇伤应立即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应将其小心拔除,并吸出毒液,可用清水冲洗伤口及时就医。(本网记者 曾炳光 通讯员 黎斌 傅小彬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