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推行垃圾分类 还需下点“笨功夫”

福建日报   2019-06-17 08:33

  近年来,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环保新时尚”。自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以来,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属于三线城市的漳州,其垃圾分类推广程度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着老旧小区垃圾分类设备难以入驻、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存在盲点、垃圾治理的共识基础薄弱,以及垃圾分类之后再生资源缺少出路、通过市场机制带动回收产业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

  由此,漳州要想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攻下诸多难点痛点,还得多下点“笨功夫”。

  实际上,龙文区在2018年被列为漳州市垃圾分类首试点时,就已经开始探索。龙文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前期执行过市容市貌整治以及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工作的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示范点片区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保证有一批垃圾治理意识较强的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行垃圾分类时,起到“领头羊”作用,以点带面地推动居民落实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管理,须做好源头管理。在推行之初,试点地区虽然用的是“笨功夫”,但成效较为明显。

  最初,小区居民难以接受垃圾分类无非两种原因:一部分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认为程序复杂、懒得操作;另一部分居民考虑到小区将加设的分类垃圾桶占地大、气味重,不愿意配合。

  根据居民意愿,漳州不以强制执行来推广垃圾分类,而是调换了思路,从居民生活细节常识进行“迂回推广”。譬如,走进社区告知居民,餐余垃圾中的残渣和油污若直接倾倒,在污垢凝固后将堵塞下水道,散发出异味;有害垃圾如果不做分类打包,会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潜在危害,从而以浅显易懂的科普,博得群众的接受度。所谓“笨功夫”,无非多跑几趟,多收集些经验,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

  在世界环保日之际,榕御社区联合芗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开展亲子共同助力垃圾分类活动;华港社区联合华港实验幼儿园,让社区志愿者向幼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天宝镇借力天宝综治平安建设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们在街头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讲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通北街道高校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在辖区向居民、沿街商铺介绍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指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习惯,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助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居民被铺天盖地的“垃圾分类知识”渲染的同时,漳州在试点地区推出新款“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内置紫外线消毒、喷淋和除臭系统,外置可供规范分类后的居民清洁的洗手池,并且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改变“桶车对接”为“桶桶对接”,每天投放的都是崭新的垃圾桶。以此消除居民对“垃圾屋”本身是否卫生的顾虑。

  一步步推进,一点点改变,漳州市下的“笨功夫”拉近了群众与“环保新时尚”的距离,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垃圾分类正在慢慢成为漳州的全民风尚。(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正蓝)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