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历史上有座开元寺 规模曾超泉州开元寺
2011-07-12 01:10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上世纪60年代的咸通塔
遗存
毁于太平军兵灾
仅存一座咸通碑
清同治三年(1864年)农历九月十四,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部进占漳州府,毙清朝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等重要官员多人。开元寺毁于这场兵灾中,所有楼阁堂坛均化为灰烬,劫后仅存一座咸通碑。
其中咸通碑尤为值得一提,咸通碑又称咸通塔经幢,花岗岩雕成,高185厘米,8角形,每面宽28厘米,阴刻楷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四年(863年),漳州押衙(州属卫队首领)王颛建,宣议郎刘墉书。
字体遒劲挺拔,古雅雍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称其为“天下经幢第一”。《漳州市地方志》里曾有一段文字这样形容:凡到漳州当官的一定要购买两份漳州的名拓,作为回想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其中一份就是咸通碑拓本。而在本地比较有身份的人,则把碑文拓成四幅条幅,悬挂在厅堂上以示风雅。
左宗棠收复漳州后将开元寺的遗址改建为学院,由于建设工人不知道保护古迹,很多遗迹被毁坏。
当时的举人林广迈见了可惜,就雇人把咸通碑移到自己的花园里,并进行了修补。民国八年,一位叫尹熊略的官员认为咸通塔应该归属公家,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林广迈,把它从林家花园移到现在的中山公园内,并为经幢建了个遮挡风雨的亭子。
“文革”期间咸通碑被红卫兵锤成11块,现残片收藏在漳州市博物馆内。
(感谢王连河、汪海泉、江焕明先生对本文所作出的贡献)(本网记者 曾炳光 文/图)
【征集令】
总有扑朔迷离的故事,总有鲜为人知的史海钩沉,等待我们去挖掘,等待我们去探秘。如果您有这样的线索,欢迎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或发电子邮件至hxdbxzp@163.com报料,我们的记者将会与您一道,探秘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与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