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47岁闽南古物件收藏者 开办个人“闽南民俗馆”
昨日下午,笔者走进龙文区漳州理工学院,一幢2000平方米的“闽南民俗馆”映入眼帘。只见一件件闽南古物件按照种类排放有序,从明清时期的石碑,到颇具闽南特色的古厝建筑构件、雕花门板屏风,再到梳妆台、桌椅、木箱等闽南传统生活用品……熟悉又亲切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叶长发在介绍产品
家住龙文区、47岁的叶长发是这些闽南古物件的收藏者。“这是我十年间收集到的1000多件闽南古物件。从小在闽南古厝长大,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桩一梁,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我喜欢闽南古物件的主要原因。”叶长发说。
叶长发从小就兴趣收藏,20岁正式介入收藏领域,当时主要是收藏古董字画。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闽南古建筑和传统生活用品越来越少见。37岁时,叶长发开始注重闽南古建筑构件和传统生活用品的收集。“收集的不少石碑已现出风化的痕迹,它们都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感和厚重感;那些木器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刻繁复精美,人物栩栩如生;木箱、木床、梳妆台、桌椅等传统家具用的是优质杉木、樟木、楠木等制作而成。”参观的过程中,叶长发向笔者介绍了藏品的情况和自己的感想:“这些藏品保留了先人的智慧、文化、审美和工艺,如果现在不把这些收藏起来,那日后我们的子孙将与这些古物件无缘了。这些年来收藏的这些古物件,我并不是为了买卖,更多的是为了现代人看到祖先的精湛工艺。”
展馆里的每一件收藏品,在叶长发眼里都弥足珍贵。这些有的是漳州各地旧村改造中从搬迁村民家中淘回来的;有的是朋友们相赠的;也有的是叶长发“三顾茅庐”花高价购买的。为收集一些“上岁数”的古物件,叶长发只要一听说哪里拆迁,就往哪里跑,和搬家的村民“拉近乎”。村民收拾出一些准备扔掉的东西,他就跟人家商量个价钱买回来。在叶长发身上,闽南人特有的豪爽、好客和大气性格他都有。若是喜欢,超过能力范围,就不买;要是买得起,就不计较得与失。他把收来的东西都放在家里,后来随着藏品的增加,就想租个大一点的仓库存放。“后来我又想,这些东西如果放在家里,很少有人知道,与其把藏品‘藏’起来,不如物尽其用,让更多的人欣赏了解,看到祖先的精湛工艺,让这些藏品焕发生机。”叶长发说。
去年初,叶长发就想着找个地方筹建个人展馆,并为此多处考察,但均未能如意。去年10月份一次偶然机会,他听朋友说,漳州理工学院里有一片装修好的空房子,学校打算引进一些文化项目,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基地。叶长发和学校相关领导进行了沟通协商。他的想法得到了漳州理工学院的支持和肯定。叶长发说,漳州理工学院是一所民办学校,他们同意免费提供场地用于民俗馆的设置,而自己愿意把民俗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免费开放,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2017年11月,叶长发的“闽南民俗馆”在理工学院原有场地的基础上二次装修,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如今展馆初具雏形。
在展馆装修过程中,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参观。叶长发告诉笔者,闽南古物件有历史、有故事,流露出文化艺术气息。自己作为收藏员,还要会做“讲解员”“宣传员”。因此,当有学生来参观时,他都为学生们讲解这些闽南古物件的历史、民俗等知识。叶长发说:“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细节,计划在春节后正式开馆。开馆后与学校一起努力,使民俗馆真正成为同学们了解闽南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郑季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