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漳州就有“轻轨”了 全长17公里
“轻轨”上的人力“轻便车”(资料图)
漳州旧中山桥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备受关注的厦漳轻轨项目已进入议事日程,被列入厦漳两市的“十二五”规划,有望几年内开建。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实早在90年前,漳州就已经有“轻轨”了!
最早的这条“轻轨”名为“漳程轻便铁路”,起点位于中山桥南端,终点位于土特产丰富的龙海程溪镇,全长17公里,铁路上行走着独立的车厢,不过车厢行走主要靠人力推动。现在人看来,这种交通一点也不轻便,还很落后、笨拙,可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先进的交通工具了。
【老人回忆】
轻轨20多公里
车厢靠人力推动
90年前的这条“漳程轻便铁路”起点位于中山桥南端,终点位于土特产丰富的龙海程溪镇,全长17公里,其间又铺设从柯仔脚至南靖草坂线路,长10公里。
现在中山桥南端,早已是密集的居民区,没有当年“火车站”的踪迹,从这里出发至程溪镇,两边都基本已城镇化,沿着当地铁路行进的方向,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位村民,但都称没听过有这条铁路。
最后,在龙海程溪镇,终于找到一位知情者,这位七旬的陈老伯说,他没亲眼见过这条铁路,但是曾听其父母亲讲过。陈老伯说,当年的这条铁路,起始于龙海程溪镇,途经龙海九湖镇的林下村、新塘村、后山村,进入芗城区的姜园亭路,至中山桥南面,终点站是桥南鹭洲路(原称白鹭洲)的七建砂场(九龙江沿岸流域一带)。
家住桥南的市民郑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时常听老父亲提起,这条铁路宽约60厘米,火车就是类似于现在的铁皮箱做成的车厢,由好多独立的车厢组成,漳州人称之为“轻便车”。
这些独立的车厢向前行走主要依靠人力推动,每节车厢都会配备一两个推车人。推车的人推动车厢,车厢依靠惯性向前走,推车人跳上车厢,等到车厢不走了,再下车推,这样反复地促使车厢向前走。有意思的是,车厢上还有手刹,有时下坡时速度太快,推车人还要负责刹车。
由于程溪处于山地,地势较高,因此从程溪“开往”芗城,会比较快。速度快时,推一次可以走500米,一般速度也在两三百米左右。一节车厢的承重量大约为20担(约为一吨),运费是按照货物的重量收取,一担(约为50公斤)是20铜板钱。
这种交通工具
在当时算是先进的
“30年代左右,我父亲20多岁,也是商贩,当时经常往返于程溪和芗城区之间,因此小时候时常听老父亲说起。可以说,早在90年前,程溪人到漳州已经坐上轻轨了!”说起这条轻轨,郑先生显得很兴奋,“据说30年代,是这条铁路最繁华的时候。尤其是到了赶集日,更是热闹。有时到了晚上,轻便车还在走,车厢上挂着盏煤油灯照明”。
据悉,这种颇具特色的轻便车和轻便铁轨曾经在上世纪初的台湾、日本、南美一带被广泛使用,尤其在热带、亚热带植物茂密地区,这种轻便铁路运输比公路汽车运输出现得更早。
虽然车厢是依靠推车工的体力或机械助力,而不是由蒸汽机、内燃机机车牵引,但在90年前汽车很少的时代,这种轻便车已经是很先进的交通工具了。当时程溪的竹笋、菠萝、竹器等货物经这条铁路到达九龙江沿岸,商贩再通过水路将货物运往厦门等地售卖。而程溪当地的村民也会来芗城区买盐、布等日常用品,运回程溪贩卖。
现今82岁的程溪人王老伯回忆,小时候家里是做木材生意的,六七岁时父亲就经常从程溪运木材到市区,“我经常边玩边帮父亲装货、卸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