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漳州就有“轻轨”了 全长17公里
【史料记载】
集资成立铁路公司
那么,90年前的这条铁路是何人所建造的呢?据《漳州市志》记载,1921年,漳、厦商绅集资7万银元成立“漳程轻便铁路公司”。
漳州人陈时欣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漳州文史资料》撰文回忆,程漳轻便铁路公司创办于1921年间,当时台湾人林木土(即林少甫,厦门丰南银行董事长)认为漳程一带农副产品丰富,只缺运输工具,如能像台湾那样铺设轻便铁路,行驶轻便车,既有利可图,也能辅助地方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发展。因而招集漳厦绅商投资,筹集资金银元7万元,进行创办。
“初创办时,采取边铺设轨道边经营的办法。”陈时欣记述说,当时漳州附近一带群众认为推车是下贱的工作,因而雇用困难。公司不得已乃向漳平、龙岩等县招集一批劳力来漳州任推车工,但由于初办时路基尚未坚实,车工对于推车的技术又不熟,且途经各村的轨道,常有乡童用瓦片或铜元垫于车轨上,致常有事故发生。
一两年后,路基较坚固,推车技术熟练,乡童经教育后,玩弄减少,事故也逐渐减少。而货运和客运也逐步增加,水果上市旺季时,车辆不够应付,还连夜加班载运。车站除固定的外,还须增设临时站点,以应农民托运的便利。
每月行驶两三百架
程溪是个较大的农民集市,附近乡村的土特产,以笋、菠萝、竹器、柴炭等为大宗,次有蝉花、蝉蜕(蝉壳)、木耳、谷物等,每日出口产量约有一两千担。未设轻便车时,其运输水路只靠一条小溪(程溪至剑浦桥的小港)的船运和陆路雇工挑运,因而货主每受商贩的压价收购。有了轻便车载运,货主不但免受贱价收购,且可向漳州、石码、厦门等地自行经营推销,以获得较好的价钱。由此,凡靠近轻便铁路附近的农村,其农副产品得以逐渐发展,而公司的业务也日益增长。
而当时,通往著名宝刹的平和三平寺,只有程溪这条“进香路”,轻轨成为“最便捷的进香路”,每年有四分之一时间都载着香客到三平寺进香,昼夜不绝。每月行驶的车辆最多时达到两三百架次。
1926年上半年,中山旧桥将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时,公司打算通过该桥,将路线扩展到天宝、浦南西线,乃向公路局请准铺设轨道于桥上,后因种种原因,虽在桥上铺设铁轨,但从未行驶。
抗战时期轻轨拆除
“中山桥上的铁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还有踪迹。”陈时欣在文章中提到。
后来公司将发展目标转移于南靖县辖的南坑至船场,因该处盛产木材,而经该地运销的其他农副产品也不少,每日有千余担。不过公司派人勘测线路,长10公里,沿路山岭崎岖,工程浩大,费用较多,而且当时著名的土匪张河山又盘踞南坑,致未铺设。
1939年下半年,地方政府因恐敌伪入侵,怕铁轨及一切财产落入敌人之手,便将全线铁轨拆除,连同汽车轻便车辆等全部移放于南靖县辖的水潮和龙岩等处,至此公司全部财产宣告破产。
名词解释:
轻便铁路(Light Rail Transit),简称轻铁,又称轻轨,是铁路的一种,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面或旁边行走的电车以及多节火车。在这个层面上说,其他通勤铁路以及所有运载货物或长途的铁路系统皆称为重铁。
探秘频道·反响
网友感叹:对漳州历史了解太少
本报推出“探秘频道”栏目,第一篇报道“孙中山曾在桥南建机场”(详见本报6月15日),一经见报,引起读者的极大反响。
市民张先生在看到报道后,表示有很大的兴趣,还特地让本报记者带领前往桥南七建砂场一带实地查看。
在漳州本地几个论坛上,许多网友也纷纷跟帖热议飞机场。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漳州那么早就拥有机场了,居然没有听说过。
网友“一帆2011”说,漳州作为“闽南护法区”的首府,是当时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被称为“小莫斯科”。外国友人和全国革命精英一时均会集于漳州。这是漳州的光荣,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光辉的历史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
而网友“混水鱼”也说了,“对漳州历史了解太少了,还是第一次听说”。
【征集令】
总有扑朔迷离的故事,总有鲜为人知的史海钩沉,等待我们去挖掘,等待我们去探秘。如果您有这样的线索,欢迎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或发电子邮件至hxdbxzp@163.com报料,我们的记者将会与您一道,探秘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本网记者 萧镇平 郑娟娟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