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与业主沟通不顺畅 业委会坚持两届还是散了
群裕小区
如今业委会办公室大门紧闭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6天前,漳州市区群裕小区,物业经理设点接待业主,让业主给物业管理小区的工作提意见。这次的调查民意,有30多户的居民来此提意见,共收集了近百件大大小小的小区“家务事”。
这次活动,让物业感到效果良好的同时,也感叹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是那么的不通畅,于是,物业公司便建议业主再次成立业委会。
其实早在10年前,群裕小区就已成立了业委会,历经两届。由于第二届业委会与物业对小区公共收益的使用存在分歧,委员们相继辞职,最终只剩下2名,业委会不得不于去年下半年解散。
事件
业委会历经两届
最终还是解散了
群裕小区第一届的业主委员会是2000年成立的,这一届一直维持到了2008年才换届。
一位曾是首届业委会委员的人士透露,第一届业委会成立时,是在社区、街道和房管局的共同牵头监督下成立的。当时参选的委员都是一些热心为小区做事的人,刚成立时有十几人。不过由于没有任何报酬,有些人觉得“吃力不讨好”,就中途退出了,到最后委员剩下9人,一直坚持到了2008年,“按理5年要换届,但由于没人提出换届,就一直延续下来。”上述人士介绍,业委会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每周六,委员们就要聚到一块聊聊小区的事务,业主有什么需要就会上门来反映,业委会再和物业协调解决。
2008年,第二届的业委会换届成功,委员有7个。不过这一届的业委会少了上一届的和谐,多了些风波。第二届业委会主任林先生介绍,业委会成立之初,和物业公司就小区公共部分利益收入的使用,签订了一份协议。但最终由于双方对这部分受益在使用上存在分歧,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委员们就相继辞职,最终导致业委会解散。
业主
第二届委员常不在
难以履行自身职责
据一位2001年入住群裕小区的业主透露,之前刚住进小区,小区是有业主委员会的,还有个办公地点,办公室经常有人在值班。平时业委会会上门通知一些事情,物业对小区的管理,业主不认可的,业委会也会代表业主和物业沟通。业主坦言,如今没了业委会,业主一些关于物业管理小区的事情,就得向居委会反映,再由居委会出面与物业沟通。
另一位业主王先生说,换届后,第二届业委会的委员们就比较少在办公室了,经常是找不到人,后来7个成员5个辞职,到了2010年下半年,由于2个成员的业主委员会不符合相关规定,群裕小区维持10年的业主委员会最终解散。如今,曾经的办公室也成了业主业余活动的场所。
物业
小区成立业委会
有压力更有动力
群裕小区的物业公司是雅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对于6天前业主反映的心声,让物业公司觉得,是客观但不及时的,这种“不及时”,让物业觉得,应该有个第三方来了解业主的想法,而这个第三方,就是业委会。
群裕小区物业沈经理表示,小区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尽快成立业委会,今年下半年要建议居委会出面牵头。这位沈经理2009年就来到群裕小区,当初小区第二届业委会还在。对于来自业委会的监督,沈经理坦言,“有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业委会委员本身为业主,能和业主更好地沟通,这对于物业公司而言,是一个沟通的桥梁和矛盾的缓冲点,这样可以让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更和善。”
沈经理称,在小区公共部分利益上,第二届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确实存在分歧,比如业委会每年都要向物业公司收取小区公共收益的抽成,但这部分抽成的使用,却没有向业主公示,作为小区的公益组织,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他认为,选举业委会委员,要选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如果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不如没有业委会。
社区
公益事不能讲利益
管理群裕小区的群裕社区赖书记在听说了物业公司的想法后,表示,“社区全力支持物业公司这一想法,业主委员会解散后,公章一直保存在社区居委会”。作为指导业主委员会工作的社区居委会,赖书记认为,“业主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物业公司做好小区的服务,但业主委员会自身也应该在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下履行职责,听取民意。
赖书记认为,社区居委会对于成立业主委员会,本身扮演的职责就是监督业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适合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在最初投票期间,业主以推荐和自荐的方式提出候选人名单,居委会就要发挥作用,以公示等方式让业主对候选人的情况更为了解。根据之前群裕小区两届业主委员会成立的效果,赖书记觉得,“业主委员会应该选举一些退休了的,有充足时间又热心公益事的老人家来管理比较合适,业主委员会是公益性质的组织,绝对不能找一些想为自己谋福利的成员,这样的监督,也能够让物业公司更加规范自身的服务工作。”(本网记者 郑娟娟 实习生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