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木偶“变脸” 漳州木偶剧团演绎“变脸”绝活
漳州市木偶剧团掌握变脸绝活的演员梁志煌和他的变脸木偶
木偶饰帽上要装一盏小灯,特技师陈维奇设计的特殊道具
学徒们正在制作杖头木偶
闽南网10月31日讯 川剧的“变脸”被用在了木偶表演中,如此相得益彰的艺术形式结合,在漳州就有。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漳州市木偶剧团演绎的“变脸”绝活,有木偶连变12张脸,还能喷火,人偶合一,惊呼、叫好不断。
这是一次蜕变,从布袋木偶到杖头木偶。诚然,带来这一串变化的,是漳州市木偶剧团“台前与幕后”的各路高手。
31岁的梁志煌,科班出身,是漳州市木偶剧团掌握变脸绝活的演员之一,也正是这次这一表演的操作者。而逼真的木偶形象背后,更少不了特效师的塑造,在漳州市木偶剧团工作了几十年的特效师陈维奇,大胆研发各式道具,为表演中的木偶增色不少。
从无到有,从传统到新奇,他们的故事,值得你读一读。
【台前·有绝活】
表演者:梁志煌
科班出身5年蜕变从布袋木偶到杖头木偶
漳州的布袋木偶戏,传承上千年,历史悠远。
而成立于1959年的漳州市木偶剧团,是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主要传承团队。2006年6月,漳州市木偶剧团布袋木偶戏和木偶雕刻,双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说起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变脸”绝活,不得不提4年前,漳州布袋木偶引进了杖头木偶,“因为布袋木偶较小,较难实现直接变脸”,梁志煌说。
而梁志煌与布袋木偶结缘,绝非偶然。
2003年,梁志煌从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毕业后,就到了广东省木偶剧团工作。
本来,梁志煌本来学的是布袋木偶的表演,可是到了广东省木偶剧团后才发现,尽管也有表演布袋木偶戏,但是主要还是杖头木偶,于是梁志煌便着手学习杖头木偶。“这两种木偶大体上都有相通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差别很大,布袋木偶体型比较小,而杖头木头则高大得多,布袋木偶主要靠手指操控,而杖头布偶则通过‘命杆’、‘手签’以及其他机关间接操控。而且杖头木偶一个有10多斤重,需要单手撑起。”梁志煌还记得,刚学的时候,手都经常练到抽筋。
5年后,梁志煌选择回到漳州市木偶剧团,“当时漳州木偶剧团也在打算在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增加杖头木偶,让布袋木偶表演艺术形式更加多样”,而这时,在广东学习杖头木偶多年的梁志煌成为关键的人物。
现在,漳州木偶剧团里能够表演杖头木偶的总共有3个人。“我们在布袋木偶戏中穿插一些杖头木偶的角色”,而杖头木偶出场时往往只配乐不唱白,主戏目唱腔还是以芗剧为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