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布袋木偶“变脸” 漳州木偶剧团演绎“变脸”绝活

2012-10-31 07:55 来源:闽南网 0

3年前奔走成都“取经”几月苦学变脸喷火

  传统的布袋木偶加入了杖头木偶后,表现也变得更好看了。

  “当时,我们外出交流时,看到了川剧木偶不仅能变脸,还能喷火,把传统川剧真人变脸和吐火的绝活运用到了木偶戏上,这让大家很吃惊。”梁志煌说。

  为了“拿下”这“绝活”,2009年,漳州市木偶剧团里派了梁志煌等三人到四川成都学习,“他们表演的也是大个的杖头木偶,而我们本来就有杖头木偶的表演基础,当时大家都信心满满的”,可同时梁志煌心里也清楚,变脸和吐火都是川剧的绝活,是绝对不外传的。这时怎么办?梁志煌说,显然四川的剧团是不会手把手教授他们,那只能“偷偷”地学了。

  当时,梁志煌就在台下一边看一边琢磨,“变脸的关键就是木偶内的机关设计”,如果机关设计好了,再加上娴熟的表演,那就能成功了。

  于是,梁志煌回到团里后,把了解到情况跟专门做特效的团队沟通,接下来就是不断做实验,“不到几个月,我们就掌握了川剧的绝活了”,当然在这过程吃了不少苦,“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掌握得不够熟练,一变脸就露馅了”。

  梁志煌说,如今他操作的变脸木偶有时饰演一个妖怪,一出台先变脸展示法术,然后一吐火将整个背景烧起来,展现的舞台效果非常棒,很有感染力。

□普及一下

  中国最早的木偶艺术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省等地。其表演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幕后·也精彩】

特效师:陈维奇

剧团一呆几十年设计研发漳州杖头木偶

  一出精彩的木偶表演,当然也少不了精妙的幕后制作。

  漳州布袋木偶戏掌握了川剧的变脸、吐火绝活,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特效师陈维奇。

  “会变脸的木偶内,藏有非常多的机关,机关一环扣一环,主要是陈维奇设计研发的。”梁志煌说。

  不过,因为这些川剧绝活,已经变成了漳州市木偶剧团的绝活,陈维奇说,“不能泄密了”。

  陈维奇在漳州市木偶剧团工作几十年,主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木偶、道具。

  在陈维奇的工作室里,他正在研发一个灯,“新剧目中有一个妈祖的形象,为了在表演时出现神化色彩,需要在木偶饰帽上装上一盏小灯”,而为了这一盏灯,陈维奇跑遍了漳州市区的灯具店和玩具店。

  陈维奇最初选择将一个小灯泡拆下,然后在灯泡内装上小的LED灯,但是发现灯泡是玻璃材质,担心在表演过程中碰破了,于是又考虑从小孩的玩具拆下组装,如今他已经初步制作了三个神灯,然后再进一步确定要采用哪一种。“很多材料都不好找,一些小的零件能直接买到就买,买不到的就从别电子器材上拆”。陈维奇为了丰富舞台表演形式,前一段时间,还研发制作了能够展翅的凤凰、大鹏。

  陈维奇带了几个徒弟,在一边帮忙,几个徒弟主要负责杖头木偶的制作,今年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岳思林就是其中一位,他负责制作杖头木偶的主体,木偶头、偶身。“原来漳州木偶戏团的绝活是木偶头的雕刻艺术”,而引进杖头木偶后,在陈维奇的带领下,团里开始自己制作杖头木偶。(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邮政管理局昨日成立
下一条:喝酒后骑车回家途中摔倒 直接睡到公交站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